趙構甚至自降身份,以子、孫自稱,年年上貢,直至後來被元所滅,導致數百萬百姓殞命!
不知道是否是氣血上涌過甚的緣故,林哲感到鼻中一股熱流湧出。
他低頭一看,竟是鼻血不受控制的汩汩流出,隨即,他腦中一暈,一頭栽倒在地上。
林哲陷入了昏迷之中。
再醒來時,他成了趙構……
消化了紛亂的記憶之後,陣陣的傷痛使得他的注意力回到了現實。
原本有些繁雜的記憶也變得清晰起來。
十月(農曆)間,金兵再次南下,攻陷了北方門戶真定(今河北正定)後,氣勢大振,竟分兵南下,以數千騎兵攻打磁州(今河南邯鄲),宗澤親自操戈登城指揮戰登城指揮戰鬥,命士兵以神臂弩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勢後,宗澤下令打開城門,乘勢縱兵追擊,斬敵數百,繳獲大量戰利品,這是宋兵對金兵戰爭的首次大勝。
但欽宗卻仍然不改議和初衷,京城被圍後,按照金將完顏宗望的意圖,派他(趙構)和刑部尚書王雲等人出使金營議和。
沒想到,一行人剛到磁州境內,有百姓聽聞朝廷又派使者去金營議和,群情激憤之下,轟然而上,圍攻起他們來。儘管有很多百姓聽說過康王殿下的英勇事跡,但混亂當中總有人胡亂出手。
趙構雖然身手也不錯,但面對幾百上千名百姓,又能如何?至於侍衛,指望他們?那就呵呵了,出了開封城就跑了一半,一鬧騰起來,又跑了不知多少。
他身上受傷無數,後腦也挨了一下重的。
呃,看起來河南百姓還是很有節氣的。
林哲不禁苦笑,百姓尚有一腔熱血,偏偏朝廷被嚇破了膽兒,沒了節氣,這事兒還真是怨不得那些百姓。而且,沒有這些百姓的義憤之舉,他哪有機會穿越過來?
他記得,原先的歷史上,王雲死後,趙構也沒去金營,而是去了相州(今河南安陽附近地區),武翼大夫劉浩奉皇命在那裏協助知州汪伯彥收攏潰退的殘兵。
身體恢復差不多的時候,就去相州和劉浩匯合吧,多收攏些士兵,就多一分實力。
林哲在宗澤把熬好的粥送來時,便打定了主意。
宗澤一邊看着康王吃粥,一邊匯報了最新的情報「殿下,據探子回報,金兵兩路大軍已經破了開封府外城。以他們的作派,恐怕京城危險了,還望殿下早做決斷,起兵勤王。」
「現在趕回去,是否還來得及?」
「金兵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強,攻城麼要稍差一點。我軍以步卒為主,陣地防禦正是長處。金兵想要在短時間內攻下京城不大可能。我們可以與城內將士里外應和,趁金兵立足未穩,一舉擊潰敵軍。」
林哲不懂行軍打仗,趙構的記憶中也只有理論上的兵法知識。
但他知道宋軍的戰力極其低下,與金兵交戰的勝算極低。
「宗將軍麾下有多少軍馬?」他殷切地問道。
「在籍軍士有三千人,本地主動前來抗金的義軍有兩、三千人,皆是胸懷大義的能戰之士。」
林哲聞言,心下有了計較。這麼點人,去給金兵塞牙縫也不夠,但宗澤之強,並不僅僅在於熟知兵法、用兵如神,更在於胸懷寬廣、知人善用。
再到後期,不論哪路義軍,凡知其名者,無不被其高義所折服而自願聽從其調遣。
既然如此,磁州這邊有宗澤坐鎮,進而居中協調周邊各路軍馬,自己去相州招募兵將,等待時機最好不過了。
於是,他便將自己的打算合盤托出「宗將軍對於朝廷的忠心,本王自然知道,你且稍安勿躁,京城堅兵壯,金兵以騎兵為主,短時間內必定攻打不下。你多聯繫幾路義軍,召集人手,以備勤王。本王后日便趕赴相州,集合人馬,屆時合兵一處,一舉擊潰敵兵。」
「好,殿下有這想法,老臣就放心了!」宗澤大喜,在他的印象中,康王是有骨氣的,出使金營的事兒經過眾人的口口相傳,早被樹立成英勇偉岸的形象,現在看來,應該不假。
宗澤說完,見康王殿下仍顯疲憊,聊了幾句便告辭了,眼看又到傍晚了,他還要去城頭巡視,順便安排得力人手去聯繫周邊各路義軍。
林哲很清楚宗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