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有什麼需要時,張口便討要茶水。
但當吏員再問需要什麼品種口味的茶飲時,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對他而言,飲茶只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習慣,有茶可飲則可,卻沒有因此產生出什麼樣的奇情意趣,因此便不無尷尬的說道:「但有茶飲,不需細分。諸樣都少取一些,那是最好。」
「大內常備百十樣的茶品,若諸樣盡取來,可要不少的時間。」
吏員聽到這話,便不免有些為難,大內之中聖人同樣愛好飲茶,上行下效、飲茗的風氣自然大熱,而地方州縣也都爭貢各自地方的相關土產,幾年時間下來,大內自是茶種極多,說百十樣也不準確,根本就沒人能細數得過來。
贊婆聞聽此言,自有一份老鼠掉進米缸里、見獵心喜的興奮,連連點頭道:「等得、等得,多晚都等得!有勞官人行走,讓我這外邦蕃人也能有幸飽嘗唐國飲食之盛!」
吏員們本來不怎麼樂意去做這繁瑣事情,說出那數字就是為了讓這蕃客知難而止,卻沒想到更勾起其人的興致,一時間也是有些無奈。
不過見這人真是嗜好茶道,且言辭謙和有禮,並不像一般的蕃客那樣莽撞粗鄙,於是便也勉為其難的點頭說道:「那請足下暫候片刻,且嘗堂中幾味,待我去別司搜羅。」
贊婆聞言後,一臉期待的點頭,待到吏員先送來幾分茶飲,便忙不迭品嘗起來,每種味道未必談得上儘是驚艷,但也難免心生大飽口福之感,感慨人間茶香竟有如此繁複滋味。
幾杯茶水入腹,茶癮大大緩解,贊婆臉上的皺紋都顯得舒展開來。而在這飲茶的過程中,左右大唐朝士們的談論聲自然也陸續傳進了他的耳中。
身為噶爾家二號人物,又是兄長引為臂助的重要幫手,贊婆自然不是貪好私趣而罔顧大事的人,一邊品嘗着茶湯,一邊也在注意從眾人的談話中提取有用的訊息。
只不過,大凡能夠擺在枱面上高談闊論的事情,想也不會涉及到真正的隱秘。大唐在京畿之地聚集了幾十萬大軍舉行演武,這樣的大事,噶爾家族當然不會無視。儘管沒有受到邀請且遠在青海,但噶爾家族從一開始對此就保持着密切的關注,而贊婆此番入唐,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也是為此而來。
周遭那些大唐朝士們雖然對此議論紛紛、言者極多,但講到對這件事深入的了解,甚至都還比不上從外而來的贊婆,所以贊婆也只是姑且一聽。
當然,這一番傾聽也不能說全無意義,起碼能對如今大唐國中的民意情勢有所了解。
贊婆便注意到,大唐眾朝士們講到此事的時候,多是一種驕傲自豪的語氣,普遍認為朝廷此番講武是要再次布武於邊、重啟貞觀永徽以來的輝煌盛況。
在眾人所列舉出來的接下來要進行攻略的目標中,吐蕃被言及的次數極多,僅次於死灰復燃的突厥。而再分辨的更具體一些,吐蕃中的噶爾家族,不乏人言及恨意極深,甚至還要遠遠超過了已經退縮回漠北地區的突厥默啜。
被人如此咬牙切齒、要打要殺的談論,贊婆心情自然談不上好,並且隱隱有些委屈。憑心而論,噶爾家的確有讓大唐民眾們痛恨的地方,可你論事就論事,罵人就有點不對。說我們噶爾家的人天生橫骨、造孽人間,可你們大唐過往這些年所滅的政權,你們兩隻手數得過來嗎?從西域到海東,哪裏沒有你們造下的殺業?
儘管心裏有着此類想法,但贊婆當然也不會直接發聲同人爭辯,畢竟此處不是主場。而且眼下他也實在沒有同人議論的心情,心中頗有愁緒滋生。
大唐早年所經歷的內外動亂,天下皆知。而對於這一點,扼腕嘆息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可無論懷着怎樣的心情,大眾普遍都認為經過這一輪浩劫的打擊,不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休養,大唐國力是很難恢復過來。
甚至就連他兄長欽陵在言及此事的時候都不無惋惜並慶幸,惋惜的是不能再與大唐軍隊會武交戰,而慶幸則是青海方面壓力驟減,讓內外交困的噶爾家有了喘息之機。
欽陵甚至感言道:「青海此番基業,算是已經守下。至於日後能不能夠長期的享有,就要靠兒輩們自己努力了。」
沒有了來自大唐的威脅,國中的贊普雖然咄咄逼人,但想要真
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