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進行着的同時,相關的軍械物資也在忙碌的調集着。
唐太宗舊年便曾說過,吾以一當十,無他,唯甲堅兵利耳。太宗作此總結,當然也是有一些謙虛的味道,即便拋開戰場上的各種客觀因素不說,其本人的戰術與戰略才能,也是人間第一流的水準。
不過這一句話倒也很好的總結了大唐軍隊強大的原因,單兵戰鬥力的強大與精良的武器裝備,這才共同組成了大唐軍隊強大的戰鬥力。
這一次朝廷直接出動的人馬雖然只有三萬之數,但所調度的各種軍事物資卻是海量的。拋開最基本的糧草不說,單單各類甲冑、戰袍等護具便調用了八萬餘領。這還不包括之前數年、包括不久之前向隴右諸軍撥付運走的那些械具。
至於戰刀、弓弩等各類軍械,基本上是按照大軍人數一比一點五的比例配給。而且由於此次作戰的對手吐蕃軍隊也擁有着不俗的甲防水平,諸如射甲箭這樣比較高端的軍械,更是超格配給,僅此一項便動用庫藏三十萬隻。
除此之外,另有精械牛皮大盾五萬面、馬槊兩萬支、陌刀八千口,而其他雜類,則就更加的數不勝數。
械用方面已是如此,牛馬驢等畜力數量則就更加的驚人。經過數年休養,隴右牧監已有恢復,已經達到了二十餘萬匹馬的儲備,儘管如此,朝廷仍然又從其他諸處牧監抽調了戰馬五萬餘匹,都在新年伊始便向長安調集而來。
其他馱馬、驢等運輸物資的畜力,則就更是戰馬數量的數倍有餘。一時間,從長安向西望去,視野所及道路上全都是車馬隊伍。
當長安城中還在積極忙碌籌備出征事宜的時候,聖人則已經離開了長安城,在諸臣員擁從下前往咸陽拜謁皇陵,祈求先王保佑此次出征能夠重振大唐雄威。
當中諸多繁禮不作贅言,當君臣再次返回長安的時候,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一月末。而此時,長安城各種軍事籌備也已經漸近尾聲。
整整三萬名強軍精銳已在長安城西駐紮,隨時等待聖駕親臨檢閱。所籌措的大軍物資也已經開始起運,輜重隊伍源源不斷的向西而行。
如此一副金戈鐵馬的豪壯畫面,李潼還沒來得及深刻體會,便先在渭水北岸迎上了前來迎駕並訴苦的朝臣隊伍。
「此番征計,大軍尚未西出,府庫業已搜空過半。特別河東、渭南等諸武庫,空竭十之八九……」
負責留守長安的宰相姚元崇一臉凝重神情,捧着剛剛整理匯總的計簿,向聖人匯報朝廷目下的儲蓄狀況實在不容樂觀。
當然,姚元崇匯報這些倒也不是意在訴苦,畢竟早在商討計議的時候,類似的情況便早有預見。但是眼見到幾年休養積儲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便噴涌散出,心情也着實算不上好。
李潼一邊傾聽着姚元崇的匯報,一邊手捧計簿仔細翻閱,老實說心裏也是隱隱作疼。不過數年休養為的就是奮勇一搏,戰爭打得就是根本國力,各種軍事物資若只是一味的囤積,那也只是一堆死物。
「北都軍器監還是要加強興造啊,幾年儲蓄,所支不過一戰。如今朝野奮勇、欲雄宇內,決不可因這樣的擾計觸傷國情士氣!」
基本的錢糧物資方面,情況尚可維持,但是各種軍用物資的告急,則就是一個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行台時期開始,李潼便已經在渭南興鑄甲兵,到了開元年間,這一規模又擴大到河東諸地,但這些年邊中也有消耗,再加上他所繼承的底子實在太單薄,單單青海此役便幾乎掏空了朝廷數年以來的武庫儲蓄,足見戰爭對國力的消耗之大。
聽到聖人作此叮囑,姚元崇臉色又是一苦,只是還沒來得及開口,李潼便又繼續說道:「興復國威,豈是易就。但先君舊臣蓄力數年,邦家便能力克強敵、雄大社稷。今吾輩身當此任,即便不望青出於藍,亦當力守不辱前輩、免於見笑於後。」
口中雖然這麼說着,李潼的心裏也已經在盤算着接下來這場戰事中,除了達成收復青海的戰略目標之外,也要盡力確保能有足夠的利益回哺。
畢竟他可沒有隋煬帝那麼牛逼的老子和雄厚的家底,可以不計成本的大計揮霍。這一次朝廷為了西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那真是要把吐蕃贊普屎都攥出來肥田種地
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