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認知世界,依靠數學和物理。
經典物理,已經徹底完善,讓人類極為驕傲。
現代物理的出現,一度給人當頭一棒。
但實際上,一切都是事物的本質,他們本身相互糾纏,不會區分為什麼經典物理,現代物理。
現代物理,主要就是量子力學,以及相對論。
量子力學沒有創立之前,物理學由兩大體系組成,一個是牛頓經典物理學,一個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包括牛頓力學、電磁學、熱力學和光學等,對日常生活所見的各種現象提供了完滿的解釋和準確的預測。
一切都是可以確定狀態,人們都夠理解。
然而,在經典物理體系的天空中,兩朵烏雲在飄蕩着,讓科學家們,為此頭疼不已。一度成為一種,不可說的和諧東西。
第一朵烏雲,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與「以太」說破滅。所謂以太,是物理學家給光找的傳播介質。
但是,1887年,邁克耳遜與莫雷合作,在克利夫蘭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邁克耳遜-莫雷實驗」。
實驗結果證明,不論地球運動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測出的光速都相同,在地球同設想的「以太」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因而,根本找不到「以太」或「絕對靜止的空間」。
實驗使科學家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們或者須放棄曾經說明電磁及光的許多現象的以太理論。如果他們不敢放棄以太,那麼,他們必須放棄比「以太學」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動說。經典物理學在這個著名實驗面前,頗有種讓人信仰崩塌的感覺。
第二朵烏雲,黑體輻射問題。19世紀末,盧梅爾等人的著名實驗―黑體輻射實驗,發現黑體輻射的能量不是連續的,它按波長的分佈僅與黑體的溫度有關。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物理沒辦法解釋!
後來,現代物理學建立。第一個問題,由愛因斯坦解決,假設真空光速恆定,狹義相對論建立。
第二個問題,另一位大牛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說,引入普朗克常數,成功解決黑體輻射問題。量子學開啟。
而今天,無論是相對論,和量子學,成為老幼皆知的東西,得感謝無數影視,科幻小說的幫助。什麼時空穿梭啊,什麼情感感應,量子糾纏,薛定諤貓等等。
也算是幫忙進行了很多科普。
應該感謝這些文藝工作者,用自己淺薄的科學知識,來幫忙引入大家,去嚮往和探討科學。
或許,下一個科學大牛的地攤文學小故事,就是起源於某位年紀很小的孩子,小時候讀了一本科幻小說故事,從而讓他走上科學家的道路呢?
回到最初,以辛啟天當前淺顯的科學知識積累,在他看來,世界的本質,一切有一個基本的定理,和基本的理論編碼,然後整體實際上是不確定的,是流動狀態的。
所以,再思考人工智能的問題時,從最開始。辛啟天就認為,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才是人工智能,人們心中的那種和人類一般的智能生命的機械智能,從此會開啟。
人工智能的定義,分兩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較好理解,爭議性也不大。關於什麼是「智能」,這就複雜了。涉及到其它諸如意識、自我、思維等等。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
但是我們對我們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智能。只能有個人工參考。
所以這一塊,顯得有點唯心。
以某些人的科學理論來看,智能,牽扯哲學等等,是不可科學,都需要進行討論。
這就又繞回兩個物理體系了。確定,和不確定。可以直觀觀測的,無法觀測的。頗有種,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覺。
但是在辛啟天看來,科學的本質,不是什麼科學理論,它的核心,是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如果說人工,是經典物理。那麼,智能,就是現代物理。
這樣理解的話,就很明顯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非常適用於智能。不確定的,不可直觀觀測的動態事物。
不過,現代物理中,有明確的體系,相對論,量子力學。
所以,在辛啟天研究量子計算機運行使用的時
第253章 智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