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個人的觀察,結合以前眼動研究的經驗,我總結出以下三點,你看對不對。」
「第一,你的目光常落在人的頭側,位置不定,看我時常會落在鬢角位置,你和我工作這段時間,有視線接觸的一共一百三十四次,除去距離過遠,和有障礙物的二十四次,總共一百一十次中,你有二十四次注視我的鬢角,正負偏差在10-50內,落點極有可能在我鬢角旁的空氣上。我假意用手攏鬢角,就是為了確認你的目光落點以及注意力焦點。一共十五次,為了避免引起你的注意,干擾實驗效果,特意分散開來,結果還是被你發現,假意看月亮,引起我的反射行為,自動舉手攏鬢角。」
章本碩微笑點頭,別的不說,張一帆動不動觀察他人,收集數據的習慣會惹人厭,但這麼坦誠也算彌補回來。
「第二,在關注某一特定人物時,比如說李雙,你會閉上左眼,只留右眼,瞳孔焦點移到右上方,凝視時間在零點幾秒內。然後再張開左眼。由於速度太快,一般人看到會以為是眨左眼。這一特徵行為出現次數不多,人數較多,或要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人身上時,常會出現。」
「第三,還是回到攏鬢角的問題上,我用手攏鬢角有兩個目的,一是測試你的目光落點位置,是在我身上,還是在身周空氣。二是用手部動作確定一個問題,我身邊有什麼東西你能看到嗎?如果沒有東西,為什麼我手放到鬢角位置時,你的瞳孔會放大?人無法像控制手腳一樣,隨意控制自己的瞳孔大小,你是對我頭邊的什麼東西感興趣嗎?」
章本碩沒說話,還是微笑看着張一帆,要揭底牌了嗎?這種心理學研究狂一旦對某個人、某個現象感興趣,還真會鑽下去,刨根問底啊。
「章老師,你可以不用回答,從社會行為學的角度,我的行為是很失禮的,沒有經過你的同意,擅自觀察、並解析你的日常行為,從心理行業道德規範上來說,也是失職的。我只想說最後一句話。」張一帆看着章本碩。
章本碩點點頭,終於要來了,頭疼啊。
他早從張一帆的本章說里發現端倪,之前諮詢完李雙,在球場上時,就刻意做眼色誤導張一帆舉手攏鬢角,給他個信息,說自己已經注意到你在觀察我,收斂些。
結果張一帆非但沒收斂,反而當面坦白。
「章老師,你能教我嗎?」張一帆誠懇地欠一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