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擺在炕桌上,未曾動過。
廿廿便知有事,忙走上前親自端起了那粥碗來,「都涼了……便還是八月里,皇上也不宜天不亮就用涼的。妾身去給皇上略微煨一煨。」
皇帝輕嘆一聲,走過來伸手捉住了廿廿的手。
廿廿便放下了粥碗,伸臂輕輕擁住皇帝。
皇帝拍拍廿廿的手背,「皇后可知道洪亮吉?」
廿廿沉默回想,腦海中已經有了答案,「可是乾隆五十五年的榜眼?」
廿廿年幼便入宮為公主侍讀,自是對每一年的狀元、榜眼、探花的文章極為關注;況乾隆五十五年又是一個特殊的年頭——那一年她正式嫁給十五阿哥,為側福晉。故此對那一年的一甲三名進士,廿廿更是格外印象深刻些。
這個洪亮吉不僅自己是榜眼,他祖母也是狀元之女,可見其家學之厚,故此這個人倒也叫廿廿記住了。
皇帝點頭,「就是這個洪亮吉,由朱圭舉薦,朕方再度起用,怎知他竟赴成親王府投書……」
廿廿心下也是微微一墜。
皇上登基以來,已是數度下旨革除文字之獄,又廣開言路,推行納諫之策。
按說這個洪亮吉身為榜眼,此時供職翰林院為編修,又被任命為上書房的師傅,時刻都在天子近邊,若他想對皇上有所諫言,自然有的是機會,而且皇上必定會甚為重視他的話去……
可是這個洪亮吉,他怎麼放着能直接諫言皇上的機會不顧,反倒寫什麼諫言書,卻送到成親王府去了?!
廿廿便也皺眉,「這個洪亮吉白念了那麼多年的書,當真不知體統。」
既然是諫言書,內里必定有對皇上不滿之言,這些話你當着皇上的面兒說,皇上未必動怒;可是這些話你送到成親王府去,算是怎麼回事?
「若當真有諫言之勇,當真有憂國憂民之心,直入皇上面前,當面稟明就是!如此這般,豈非又是沽名釣譽之輩!」
皇帝嘆口氣,「若只是如此,倒也罷了。」
皇帝說着從桌案上,將一札書信遞給廿廿。
廿廿一看那抬頭,自是挑眉——這正是洪亮吉寫給成親王的,人家成親王自不願背這個黑鍋,得了這私信,直接便送到皇上這兒來了!
廿廿大致掃過,目光不得不落在當中一句:「……自三四月以來,視朝稍晏,又竊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聽者不少。」
廿廿心下便是轟地一聲。
真是巧啊,前邊兒剛有綿愷在御花園裏唱戲,後腳便跟上了洪亮吉說皇上身邊有「俳優之人」蠱惑聖聽!
廿廿忍不住輕輕冷笑,「此時尚在國孝期間,這洪亮吉便指摘皇上身邊有俳優之人……此人至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兒,已經不是為皇上諫言,心下揣的已經不是公允之念!」
皇帝也是眯了眯眼,「可不!再者,他一共寫了原書三件,一件投成親王府之外,還有一件是投給了朱圭……」
廿廿更是皺眉。
朱圭是皇上的師傅,是皇上在上書房諸多師傅之中最為敬重和親近的一位。如今皇上獨理朝政,朱圭乃為股肱之臣,這洪亮吉故意將這樣的書信投給朱圭,這豈不是要故意裏間皇上與朱圭之間的師生情誼去!
小小洪亮吉,一封書信先離間成親王與皇上的兄弟之情,再離間朱圭與皇上的師生情誼,還要在裏頭點「俳優」之詞……此人的諫言,已經徹底變了味道去。
廿廿放下書信,只靜靜抬眸,「皇上打算怎麼辦?」
皇帝不由得咬牙,「我大清入關以來,歷朝歷代皆有文字之獄,下獄之人尤以漢人居多……朕革除此弊,讓多少漢人免除牢獄之災。」
「可這洪亮吉卻在這個節骨眼兒,故意用這樣的方式來試探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