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一個字都沒有錯,這可是張氏的傳家經文,外人很難見到,而且這孩子對世道了解很少,連現在皇帝是誰都不知道,確實像海外歸來的。」
莊主笑着說:「能背誦《素書》,那就真的可以放心了,其實他說師傅是道人,是島上的後代,讓他來這裏歸宗,我就大體相信他了,這種秘密只有本家族內部人才知曉,連跟我們幾代的莊戶人都不清楚。」
少莊主張雲對老爺子說:「我也相信他是化外異人傳授的,三叔,你如果見到他渡湖用的竹筏,就知道他絕不會是周圍勢力送來的臥底,因為整個震澤範圍都沒見過這種竹筏,雙層設計,非常精巧適用,吳郡城北水邊確實有大片竹林,看竹子的新鮮程度,可以確定是這兩天砍伐的,和他說的完全吻合。」
「竹筏?哦,這麼好,那我真要長長見識了。」
竹筏已經被抬回來,見到的人都被精巧的竹筏震撼,尤其是交叉雙槳配上竹凳,讓人可以坐在竹筏上慢慢搖,很省力,還不沾水,再深的水面也不影響航行。
「他還會看星辨位,一晚上就從吳郡岸邊渡過來,就是行船的老把式也沒有這本事,確實是異人才能教出來。」
「聽他說,從小不僅學文,還練武,身手應該很好,那個武藝高強的密探,是被他一腳踹到湖裏的,就算大意了,這點小孩,也得有這個力氣才行。」
聊天的幾人,七嘴八舌說着張易的優點,心裏充滿自豪,島上來了這麼一位小能人,是全島人的福氣。
老爺子咳嗽一聲,止住他們話題後,才說:「他手裏有很多島嶼,最大的海島,比我們這裏要大得多,如果按照老規矩,就要選一批後生跟着他一起學習,一起訓練,然後由他帶着去開拓新據點。
還有條路是讓他用心讀書,去朝廷博一個功名,原本錚兒會有出息的,結果出了意外,他是不是接着錚兒的路闖下去,有錚兒打下的基礎,他出仕會順利很多。」
張錚是幫皇帝對抗梁籍才死的,皇帝和宦官都是既得利益者,必須承認這個功勞,主家族可以利用張易去繼承這筆政-治遺產。
分散隱居是避禍,卻不能一直隱居不出,定期還得送些優秀後代出仕,讓主家族保持影響力,這才是大家族延續的底蘊。
莊主點點頭,覺得都有理,然後一錘定音:「這得看他志向才行,反正現在還小,過幾年再決定吧,人手可以先分配給他,就算出仕,身邊也要用人的,讓他自己訓練貼心人吧。」
張易昨天確實累壞了,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起床後發現外面聚着四十幾個半大小子,一聲不吭排坐在院牆外。
見到張易出門,這些半大孩子主動上前來自報姓名,裏面除了幾個是張氏庶出的子弟外,其他都是莊戶家的孩子,有的連姓氏都沒有。沒有人事先對張易說過,不過聽完介紹後,張易知道他們以後就是自己的人。
張易接手這些人後,就自成一支,長大後,要帶這些人,離開這裏去海島發展家族。
這就是分家避禍,只要不犯誅九族的大罪,分家後的旁支就少受牽連。和普通家族就近分家不同,張家分家執行得更狠,也更徹底,是從小就開始籌備,在成長中學習管理,還有人負責找地方,等成年後直接遷走,還都是去隱秘的地方,幾百年下來,外人很難知道張氏家族有多大。
因為都是遷往南方的隱秘山谷中,活得很滋潤,子弟卻是黑戶口,如果需要出仕,都會去主家族求推薦,弄到留候子孫的身份才行。
江北留地主家祠堂供奉着留候的牌位,那裏是張氏家族的根。子弟功成名就後,獲得好處的首先是留地主家族,其次才是自己本家,當然,做官倒霉時,替他扛下來的也是主家族。
譬如張錚遊學,起步的地方不是吳郡,而是留地,張錚死後,梁冀就死了,沒有禍害波及到留地,因為張錚死得壯烈,反而讓世家對張氏高看了一等。
而是因為有這種因果,主家族對旁系子弟的考核就很嚴格,如果出仕,主家該支持會全力支持,該管束也毫不留情,對子弟來說,主家族的安危是高於一切的。
張錚所為,其實是不符合張氏韜光養晦家規,只是效果很好,確實幫張氏揚了大名,這十幾年來,官府對張氏也多有優容,只要有合適人才,肯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