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外戚李園修建清華園,花費白銀幾十萬兩。再遠到崇禎年間,李自成拷打出7千萬兩白銀。所以,不要低估明朝京中權貴們的財富。
但是,報紙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金錢啊!而是內容。
張昭肯定的道:「陛下,臣有把握。國泰商行的印刷機,臣都打算賣出去。但劉尚書的提議,臣有部分不同意。報業出興,新生事物需要鼓勵其發展。臣希望保留真理報、論道報在六科廊房抄錄奏章的權利。畢竟,這兩份報紙是陛下允許創辦的。」
其實,劉大夏他們想要控制報業、輿論,最好的辦法不是和真理報搞市場競爭。而是直接讓通政司對報紙內容進行審查。
張昭不待弘治皇帝思考完畢,也沒藏着掖着,挑明道:「陛下,從長遠來看,報禁一開,必定會有各種奇談怪論。朝廷日後有設立審查機構的必要。
臣創辦真理報時,曾和主編、記者們約法三章。第一,不得損害天子形象。第二,不得宣揚、違背大明的法律、法規。第三,不得辱罵、誹謗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員。
報業新生,現在設立審查機構會損害其發展。但臣請陛下將此三點作為基本的報業守則頒佈。違令者查封。」
弘治皇帝執政十五年,張昭一說他就明白。先放任報業發展,然後再立規矩。
至於,報業發展的好處,那不是明擺着的嗎?御史言官時不時的上奏章罵他這個天子。謂之勸諫。等報業發展起來後,他的「生存」環境會寬鬆許多。
事實上,近段時間言官們就很少找他的茬。
弘治皇帝感慨的點點頭,溫聲道:「張愛卿有心了。朕會和閣臣、劉大夏談一談。此事你受委屈了。」
弘治皇帝有心為大明做事,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但他從來都不是強勢皇帝。朝堂重臣劉大夏「擺明車馬」,他還是覺得有點棘手的。
而張昭並沒有讓他為難。直接退讓一步,並把報業這個問題說得清清楚楚。更是在報社中約法三章,不得損害天子形象。他內心中豈能沒有感觸?
張昭把事情說的這麼清楚,主要是弘治皇帝待他確實不錯。前不久直接將他加官為後軍都督府都督。他沒必要去坑弘治皇帝。當即,神情略微「惶恐」(演技)的道:「臣不敢。」
弘治皇帝擺擺手,微微沉吟片刻,道:「卿可願意去宣府負責邊貿城的修建?」
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