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喜鵲把那內務府新進貢的蜜瓜和蜜桔拿上來,請她品嘗道】玉妹妹,你嘗嘗,若是喜歡,我讓人給你帶一筐回去@瞧人臉上笑意,總是覺得有些寒,耳畔聽了人話,句句找不出錯來,怪不得上次定貴人狼狽歸來,面上含笑,回了人話】姐姐說得是,嬪妾曉得,那定貴人那兒妹妹自然是會為姐姐多多留意
【順着人說下話來,又是瞧着她吩咐宮女拿上貢品,聽了她話,也是順着人嘗了些,帶着些笑緩道】姐姐客氣了,妹妹那兒還有些,怎得好意思呢
【來這兒也已經許久,未免旁人異心,早早離了好,緩緩起了身子,搭着翠屏手,話出辭意】妹妹也不好多打擾姐姐了,妹妹先行離去了
【甩帕蹲身,搭着翠屏手緩出了永和,又是兜了一圈才回了長春】
【見她剛剛坐下沒多久,就起身要走,心中有些不悅。不過如今自己還需要用她監視定貴人,尋找定貴人的錯處,倒也不好對她過多苛責。笑吟吟的吩咐喜鵲送她離去,等到她走了以後,才臉色一冷,甩帕回屋】
早起給烈嬪請安過後,瞧見一旁的阿獅蘭常在也正要回自己的堂中,上前兩步甩帕子行禮後道:「見過阿獅蘭常在,嬪妾是如熙軒的戚答應。阿獅蘭常在可是要回屋呢?選秀那日嬪妾曾與常在有一面之緣,不知常在是否得空賞臉一同去御花園走走?」
【阿獅蘭漢家話說的尋常,也就並不愛與人大段的交談,比如此時,阿獅蘭起先只聽懂了「戚答應」與「御花園」,她停頓了一息回想,才微微點頭道】答應客氣,好,走罷。【阿獅蘭身量高挑,從花架下穿過時抬手拂去一支花藤,側首微微一笑】我也記得你,你很秀美。@戚答應-16-戚和
一道往御花園走去,一路上見她對答話都很少,想來是因為蒙古人不大會漢話的緣故,所以後面再說什麼都會說得慢一些。直到她說起「很秀美」那一句,用帕子掩着嘴笑了笑,答道:「嬪妾更羨慕常在生的高挑,漢家女子原是沒有這樣高的。」頓一頓,其實很好奇所以問她:「恕妾冒昧,不知道阿獅蘭常在生得這樣高,平時可有什麼不便沒有呢?」
【戚答應實在是個活潑的人,但亦有體貼處,因她說話慢下來,阿獅蘭便聽得更着神些,見此一問,不由便有一些詫異的看過去】你很羨慕,怎麼卻問不便呢?【隨後阿獅蘭察覺並不必問的這樣直接,掩飾一笑道】大家都是如此,沒有不便
哦了一聲,不覺自己思想跳脫,卻還是甩了個帕當賠禮,解釋道:「妾見常在於漢語多有不解之處,嬪妾幼時在家也跟娘親學過幾個字,要是不嫌棄嬪妾粗陋,阿獅蘭常在不懂得如何講時可以同嬪妾問問。」笑了笑又道:「畢竟大家是同住永和宮的姐妹本該有個照應的。常在你說是不是?」照應二字說得很認真,希望她能聽懂幾分。戚答應再次說起大段的話來,阿獅蘭又露出了思索神色,她想漢人說話歷來內蘊些,尤其要說人不好時從來不肯痛快,需得暗示、借喻、引申為上,她由此考量戚答應的話,不免覺得戚氏為何要她不懂常問呢?必是以為她說得不大貼切罷了。只是她雖心知,卻不用言明,況且有人樂意為她兜話,於她又有什麼不好呢?便點了頭道】我很領你的情,過後在外我有言語應對不及的,也請你多替我周全。【阿獅蘭停歇了片刻用以措辭,又接續】照應我懂得,你若另有需要,也直說好些,【側對一笑】我私下講話直白,你不要見怪。
點頭應下:「這樣正好,這京中風物阿獅蘭常在有所疑惑、或是不解有所想知的,只管來問妾吧。」再回後話:「常在看重嬪妾,嬪妾自當不會這麼覺得。」此時日頭有些遲了,問她可否要一同回去。
我近年也隨阿爸住在京中。【此後與戚氏折返,行近永和宮時勸了一句】戚答應柔和貌美,這樣出挑,不如向乾清宮進些心意,早得青眼。【後到永和宮內邀了她一回茶水便作別
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裏卻很得意,道:「阿獅蘭常在真真是說笑了,嬪妾自知粗陋是不敢貿然請上的。況且常在尚都未得垂青,嬪妾又怎可?」說話間回到永和,去她房裏用了口茶就自己回了。
【她雖這樣說,卻不過付予一笑,並不當真相信。等與她用了茶分別後,叫人架起小爐,採擷含苞的各色時花,煮了一份去
第七百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