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通往營地的簡易公路,更多的暫時就無能為力了。
因此,無論是志願者小邱還是劉師傅等當地民眾,都是靠人力將麥草、沙柳條、蘆葦、鍬鎬等工具徒步背進去。
五十多歲的劉師傅踩在鬆軟的沙地上,黃沙淹沒褲管,灌進鞋裏,他也滿不在乎。
突然,一隻腳深陷進沙中,他左右晃動了兩下,一旁的小邱順手扶了他一把,這才穩住身體。
「劉師傅,小心了。」小邱輕聲提醒道。
劉師傅無奈苦笑:「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
「怎麼會呢?您的治沙經驗最豐富的了,沒有您的指導,我們哪有這麼高的效率呢?」小邱誠懇地說道,團隊中的另外幾個年輕人紛紛點頭。
鋪設草方格是按照團隊分配任務的,劉師傅在小邱這個志願者團隊中的主要工作是組織協調和指導培訓。
談話間,順着延綿的沙丘前行1公里,前面便是草方格網格的盡頭了。
回首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上,「雙眉式」網格狀沙障從無到有、漸次鋪開,把沙地分割成一個個約0.5平米「井」字狀方格,像一張張大網覆蓋於黃沙之上,以達到固沙效果。再在格子裏植樹種草,又將有一片片綠洲在沙漠中盤根而起。
這便是他們之前的傑作了。
條件雖然艱苦,工作雖然苦累,可是每每看着一塊塊草方格鋪在沙漠中,阻擋着風沙的肆意蔓延時,大伙兒的臉上都會露出些許欣慰的笑容。
編織網格用的是麥草、沙柳條、蘆葦等,想把這些東西編織成網可不是容易的事,農牧民們都是在沙丘上就地編織。
而編織手藝沒那麼純熟的小邱他們,將麥草一束束呈格子狀使堅立在沙地上,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堅立在四邊,形成草沙障。這樣一來,可以增大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減風力,阻止流沙移動,截流雨水。
大家動作熟練,配合默契,或躬身鋪草,或揮鍬填沙……幹勁十足,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因年紀較大,劉師傅現在並非親力親為。他從數百米的沙障一頭走向另一頭,不時彎腰查看,有時他甚至半蹲在沙地上,把掩埋的沙障拉起來,或是觀察壓沙是否結實。
站在草方格網上便會有直觀的感受。
如果是在光禿禿的沙丘上站着,一陣大風颳過,沙粒便隨風飄舞,刮在身上就像小刀子一樣;然而站在大網之上,沙子確是飛不了多高的。
……
太陽升至天頂,黃沙滾燙,裸露在外的皮膚被灼得生疼。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也就能鋪百平米的網格。每個人臉上的汗就像流水一樣,後背上的皮曬得黑紫。但多年來農牧民們就是這樣一點點推進,在沙漠裏鋪滿了網格。
不過有一點讓他們滿意的是,嘉穀的後勤工作做得還是可以的。
這不,午飯以及水就有專人送過來了。
早上背來的一大桶水都喝乾了,劉師傅先是喝了一口水,舒爽得呼了一口氣。
回頭便看到小邱他們把鐵鍬往沙子裏一插,脫下工衣外套在兩個鍬把子上一搭,搭起一方遮陽棚,圪蹴在下面端着燙手的飯盒吃午飯雖然對於整個被烈日炙烤的沙海來說,這一方陰涼幾乎無濟於事。
劉師傅就笑着說道:「現在都還好咧,以前我們治沙,吃飯都是一個難題。飯都是自己帶過來的。夏天打開飯盒,飯菜不僅已經被烤乾,還浮上了一層沙土,時不時有螞蟻爬出來;冬天嚴寒,飯菜都跟飯盒凍在了一起……」
回想起往事,皮膚黝黑、身材顯得消瘦的劉師傅更顯滄桑。
小邱連忙說道:「劉師傅,您腰椎不好,趕緊過來歇息一會。」
他是知道的,作為最早那批工作的治沙人都很苦,純粹靠身體,得關節炎腰椎病很普遍。劉師傅的腰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劉師傅欣慰地笑了笑,也過去接過飯盒,邊吃便休息。
「感覺累壞了吧?」他對狼吞虎咽吃完午飯的小邱問道。
小邱喝了一口水,點頭道:「真的是累,不過看到草方格一步步向沙
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