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較亮眼的成績,但這不是關鍵原因,歸根到底,是資本們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至於說是好是壞,我覺得是好事。因為,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農牧業將成為資金和技術密集的行當,大企業將有更多發言權。」
唐瑾是有備而來的:「大概是英雄所見略同。據我所知,近幾年來,從種植到養殖,從養豬到養雞,從種樹一直到花卉品種都有外行投資,投資的這些機構,實際上都很大,在投資界很有名氣的那種,包括國外的kkr、鼎暉、德意志銀行,國內的深創投、聯想投資等,他們大概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齊政點點頭,舉例說道:「這些年,全產業鏈的打法在農牧業領域越來越成為共識,但一般企業沒有實力效仿,在這個圈子裏,小企業將越來越玩不起。」
「譬如,一直以來,科研都是農牧業的『短腿』。就拿糧油加工業來說,去年整個行業科技投入僅占銷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於發達國家2%~3%的平均水平。而我們嘉穀去年單單在糧油加工技術研發上,就投入了15億元;整個體系在科研上共投入160億元左右,可以說,大部分企業全年營收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唐瑾驚嘆道:「這個科研投入規模,在農業領域可謂是絕無僅有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嘉穀正在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不是嗎?」
齊政不置可否:「前十年,我們能由小變大,是走對了方向;後十年,要想由大變強,那就要靠加大真金白銀的科研投入了。」
唐瑾眼放異彩:「我記得齊董您說過,嘉穀此前的成功,是因為注意到我國的食物供應體系過度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導致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嘉穀因滿足市場巨大的安全食物需求而崛起……今天看來,依然是振聾發聵!」
「不過,也有不少人質疑,為了保證食物的質量和健康,今天的企業都儘可能將上游的產業鏈環節控制在自己手裏,這容易締造大型企業,但會不會使得利潤都流入了少數大公司的腰包,農業領域的巨頭們盡數攫取了農民們的利益呢?」
這可謂是對齊政「大企業才有發言權」說法的質疑了。
齊政想了想,溫聲道:「這種質疑不無道理,而且,在現實已經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譬如在美國,這種情況就很常見。對於一個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想購買種子?嘉吉公司可能是方圓100英里範圍內唯一的農資和儲運公司,它只賣幾種孟山都生產的產品。如果不種孟山都的種子,農民就找不到一個能賣出玉米的市場。需要貸款?得去嘉吉擁有的銀行,告訴他們要用貸款來的錢買孟山都的種子和嘉吉的化肥。一旦玉米成熟,如果農民不接受嘉吉所說的收購價,就只能拿這些玉米去餵豬了!即使餵了豬,想賣高一點兒的肉價,對不起,依然可能只有嘉吉的子公司或聯盟公司會收購豬肉……」
「被產前成本和產後價格兩把鉗子夾在中間的農民,在食物價值的分配結構中,被攫取更多的利益幾乎是必然的。」
「但如果你有研究過,就發現同是全產業鏈玩法,我們嘉穀在國內並沒有選擇這樣的道路。」
「相反,我們是以農業合作社組織為紐帶,將農民們變為股東與合作者,推動組建的農業合作社數以百計,直接帶動農戶增收超過100億元。」
「截止目前,我們集團員工7.6萬人,但是創造了超過200萬人的間接就業,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我一直認為,農業無利潤、農民流離失所、農村凋敝的困境,是可以通過農業合作社組織改變的。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打法……」
唐瑾真的被感動了,她絲毫不懷疑齊政說得數據有虛。
就如在三年前的採訪中,齊政說嘉穀要以良心良知良智,探索一條既能保證效率,又能尊重生物本性的農業發展之路,嘉穀確實做到了。
——與其說這是中國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打法,不如說是嘉穀特色的全產業鏈打法。
畢竟,別人在乳業上也許可以實現牧草種植-奶牛育種-養殖-牛奶生產銷售產業鏈通吃,但做不到推廣奶牛優良品種反哺行業;別人在啤酒業上也許
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