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前提下,增強馴化稻的抗病抗逆能力。
靈陣能加速這一進程,但其實並不起決定作用。
因此齊政對陳建章他們的育種工作還是很認可的,他對自己的挑剔表示歉意:「你們實驗室其實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是我太挑剔了。」
陳建章擺手表示不在意:「我們育種研究的意義不就在這體現嗎?水稻的進化時刻不停。我們人類的馴化活動其實是一雙有形的手,而大自然的馴化則是無形的手,水稻最終進化的趨勢,也必將是既滿足人類需求又適應環境的新平衡。」
齊政默默點頭,這註定是一個長期的不能停止的征程。
因為水稻也愛「復古」如果細心留意一下田裏,就會發現,非常整齊一致的水稻里,會突然冒出那麼幾株長相迥異、「特立獨行」的水稻。這些突然冒出的水稻叫「鬼稻」。
「鬼稻」像野草一樣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它們更適合當地環境,也非常接近野生稻的性狀,大有返祖趨勢。這就是水稻的「去馴化」現象。
人類的馴化和大自然的馴化總是在來回拉鋸!
而正是這些默默耕耘的育種科學家,在與大自然那雙無形之手的拉鋸中,鑄就偉大!如袁老先生,即使八九十歲的高齡了,依然面朝土地,播種夢想。
……
「雖然,以袁老先生為代表的科學家培育的雜交水稻畝產很高,解決了我國人民吃飽肚子的問題,但雜交水稻由於經過多代選育,米的組成發生了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口感,比不上其他一些純種的水稻。」
齊政說道:「過去的作物研究,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於如何培育更為高產的品種,以產出更多的糧食,以讓民眾吃飽肚子。」
「但隨着經濟不斷的發展,消費升級是大趨勢,這就對糧食的品種改良,以及附加值的增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嘉穀肯定是要跟着這個趨勢走的。嘉秈1號雖然有缺點,但還是蠻符合這個趨勢的。實驗室的目標,就是繼續選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嘉秈2號、3號……我們的公司名叫嘉穀,如果有一天,你們培育出了既滿足人類需求又適應環境的新平衡的水稻品種,我會建議以『嘉穀1號』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