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所言我信了,可又是如何看出陛下的雄心?」
青衣人微微搖頭,「陛下的雄心,在這天下萬物,在這浩瀚沃土,可是天下萬物和浩瀚沃土不會憑空而來,有了這《欽定大楚憲法》,將來才會有天下萬物和浩瀚沃土。」
嘶——
譚順之吸了一口氣,他現在越發懷疑起中年人的身份,若是對方只是不世出的大才也就罷了,可如果是清廷派來的奸細呢?
「先生大才,一席話卻是令鄙人佩服至極,敢請教先生名諱?」
青衣人此時臉色卻是黯淡了幾分,自嘲道:「鄙人名聲不顯,姓汪名景祺,乃一落魄舉人罷了,未曾於科場揚名,何來大才?」
譚順之笑道:「尋常之輩只道科場功名,可是這世間萬般事,又豈止是一個功名能說盡的?先生無須掛懷。」
汪景祺臉上帶着幾分苦笑,搖了搖頭,卻是不再多言,轉身離去了。
譚順之見汪景祺不欲繼續攀談,當下也只得嘆息一聲,也準備離開此地。只是就在他轉身時,卻發現那《清流報》還留在了桌子上,並沒有被那汪景祺拾走,當下便伸手拿了起來,只是剛拿起來,卻發現報紙背面寫着許多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
「余今年五十又三矣,青春背我,黃卷笑人,意緒如此其荒蕪,病軀如此其委頓,間關歷數千里,貧困飢驅,自問平生,都無是處.....」
「憶少年豪邁不羈,謂悠悠斯世,無一可與友者,罵坐之灌將軍,放狂之禰處士,一言不合,不難挺刃而斗。其意以為,君輩未嘗讀破萬卷書,安敢向我鼓弄唇舌耶?所至之地,望風聞名,往往引避去,世人皆欲殺,其信然矣!五十歲漸知素昔之非,降心從人,折節下士,因稍稍有與我友者,然遇事侃侃,不少假借如故也......」
譚順之細細看完之後,只覺得文字當中的豪放狂狷的姿態,卻是展現無遺,暗道此人雖然懷才不遇,可也是希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否則何必寫下如此文字?若是錯過,卻也是可惜了人才,當下便將此報小心摺疊起來,收入了懷中。
實際上茶棚里的這一幕,不過是譚順之所經歷的一處小插曲罷了,他這一次實際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參加全國縣令促進大會,這實際上是在寧渝的授意下,組織的一次對全國縣令的考察和學習會議。
在寧渝公佈完一系列新政之後,更多的精力是着力於實施方面,在這一方面縣令們的施政手段將會直接決定新政的效果,因此寧渝對此十分重視,這次大會便是給這些縣令們上課的過程,只有解放他們的思想,才能促進施政手段的改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從復漢軍正式立國大楚之後,很多原先的基層官員都被升了職位,因此如今的大楚縣令們幾乎都是立國後選拔的人才,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年輕,思想足夠活,而且在組織部委派這些縣令的時候,寧渝都是親自把過關的,挑選的也都是實幹之才,就連狀元彭啟豐,都沒有進入這一批選拔中。
寧渝眼下其實心態是有些着急的,眼下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夜,可是有些東西是需要開始做起來的——他讓恩斯特去西歐各國引進人才、書籍等,在國內也沒有放棄技術的探索和研究,至少蒸汽機和珍妮紡織機的立項已經開始了。
除此之外,寧渝在這種變革階段,需要保證社會的穩定蛻變,傳統的小農經濟在工業革命時代的崩潰幾乎是必然的,如何將那些失業農民和佃戶引導進入新的工商領域,則變成了一件要緊事。
在中國傳統小農社會中,自給自足是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所謂的盛世,可實際上這種盛世極為脆弱,因為土地所能容納的人口是極為有限的,哪怕是單位面積的土地投入再多的人力,再怎麼精耕細作,也無法顯著提高原有的產量。因此當人口不斷滋生的情況下,人地矛盾只會愈演愈烈,社會崩潰也只是一件遲早的事情。
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吞吃大量的土地資源還有人口資源,因此不可能維繫住現有脆弱的小農經濟,產業升級也就成為了要緊的事,將更多的農業人口轉化為工業人口,就成為了避免社會動盪的關鍵抉擇。
可是產業升級並不是寧渝張嘴就有的東西,需要一個足夠包容的商業環境,需要大量的原料供應,以及一個充分的消費市場。特別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