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整座蓬州縣城甚至包括鄰縣部分地區都是磁窯遺址。
趕在周末何樹坤帶領的勘察團隊連夜起草了一份勘察報告。大體內容如下:
尊敬的縣領導:
我們文化局遵照縣革委會張俊生副主任安排,已經安排三名主要人員,對蓬州中學發現的黑洞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勘察和探方,現將近期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發現。目前正在對明清時期的文化層,包括一些夾雜的現代遺蹟進行細緻的剝離。已現出3處隋唐窯爐的窯頂(待上一級專家確定)。同時,在已出現的瓷片堆積層中,發掘出大量含有各種釉色的瓷器、陶器、唐三彩以及各種窯具、匣缽等新窯相關產品。
二、主要過程。蓬州「新窯」遺址,在近20多年來曾多次被發現。只是局部考古勘探,有零碎出土白瓷器具碎片,規模沒有進行具體開發。今年9月,在原蓬州中學宿舍建築施工前,縣文物保管所在施工前考古勘探,發現了此次的隋唐時期6座邢窯窯爐和豐富的瓷片堆積層,並採集到隋代白瓷碗、帶「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標本。此次發現的6座窯爐完整程度絕無僅有,並且相對集中,形成群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考古價值。
三、磁窯資料參考。據我縣文物專家查閱歷史資料發現,新窯創燒於南北朝晚期,經過隋朝的飛速發展,到唐朝時已達到鼎盛階段,成為我國早期生產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其精美的細白瓷作為貢品入主宮廷,還遠銷海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因在古代通常以燒制陶瓷的窯場所在地的州命名,蓬州在唐代隸屬新州,故得名「新州瓷窯」,簡稱「新窯」。其與當時的越窯、鼎州窯、婺州窯、岳州窯、壽州窯、洪州窯並稱「七大名窯」。
因其與當時的南方越窯青瓷並駕齊驅、平分秋色,被後人譽為「南青北白」。
蓬州縣文化局
1978年9月21日」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蓬州還魂》,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