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劉平聽完懵然,遲疑了一下,道:「這似乎說的是刑部該管之事,與南洋皇莊有何干係?」
「道理是想通的。」高務實說完,見他仍不能理解,又道:「據《慎子載,孔子曾言:古者賢王,明民之德,盡民之善,故無廢德,無簡民。賞無所生,罰無所試。
有虞氏不賞不罰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賞而不罰,至教也;殷罰而不賞,至威也;周以賞罰,德衰也。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
然後問道:「這一段你總能理解了吧?實在不行,最後這句你總能明白吧?——賞不逾時,罰不遷列。」
這八個字很好理解,就是說獎賞不要過時,為的是使民眾迅速得到做好事的利益;懲罰要就地執行,為的是使民眾迅速看到做壞事的惡果。
雖說高務實這裏用此做比,有點把大明當做孔子口中「德衰也」的周朝之意,不過劉平反正也聽不出來,聞言反倒是理解了高務實的用意:「哦,您老是說如果只有懲罰而沒有賞賜,那些人就算看起來在認真做事,但因為沒什麼奔頭,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不會怎麼用心幹活,是麼?」
看來讀書少不一定就笨,劉平這個理解能力還是可以的。
「不錯,正是此意。」高務實道:「軍戶此去雖是種地,但他們畢竟是軍戶,有時候軍中的一些原則也是通用的,若不能賞功罰過,又談何令行禁止?更別提讓他們自己願意多努力一些了。」
「侯爺果然高見,那依侯爺來看,這皇莊賞功罰過的規矩該是如何去立,才能既不使皇爺責備奴婢康天家之慨,又能保證這些良田能夠儘早開墾並且豐收?」
哦,原來劉平方才那些極盡剝削之能事的做法,還有部分是出於擔心朱翊鈞怪他康皇帝之慨的心態?行吧,這也不是很難理解,畢竟這樣一項巨大的任務,自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權力和不便明說的利益,暗中覬覦的人肯定不少
且慢。高務實一想到此處,腦子裏忽然閃過一個人的面孔——李文進。
李文進,初代武清候李偉三子,慈聖李太后幼弟、萬曆天子朱翊鈞親三舅、御馬監掌印大太監。
這廝最大的特點就是貪財,而且他有貪財的「本錢」。他曾為了保護姐姐和外甥的安全,自宮進入內廷,長期充當這母子二人的最後一道安全閥。直到隆慶帝登基,李太后位晉貴妃、朱翊鈞入主東宮,李文進的這項任務才算消停。
歷來做姐姐的就往往最疼幼弟,做外甥的也容易親近舅舅。李文進既是至親,又有如此大功為憑,在朱翊鈞登基之後自然成為朝野中一個超然和特殊的存在。
某種程度上來說,朱翊鈞對李家格外恩卷——給外公追贈安國公,給大舅特許不推恩而襲侯爵,給二舅也任命了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等等這些,可能都有李文進的一份功勞。
但是這樣一個人,他卻是個貪財無度的傢伙。早年間高務實就經常和他「做買賣」,給了他一些京華手中生意的分紅權,直接塞錢的時候也不少,兩人之間關係一直不錯。
不過,隨着朱翊鈞的地位越來越穩固,李文進過去對他們母子的保護作用早已消失,而高務實在政壇的地位快速提升,也使得其對李文進的幫忙需求大幅減弱。當然,還有李太后不問朝政帶來的影響。
總之,李文進近十年來幾乎沒有發揮過多大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掛名當個御馬監掌印大太監,在名義上負責監軍京營,同時監管宮裏宮外的淨軍——也就是一群太監兵。
京營其實早已沒什麼好監軍的了,禁衛軍原先雖有監軍太監,但因為禁衛軍當時可以說是高務實直接管着(儘管後期連名義都沒有了),戚繼光又是高務實力挺之人,所以禁衛軍系統里的監軍幾乎成了透明人,毫無存在感。
後期就更不用說了,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建立之後,高務實鼓搗出了一個「宣政」職務,這一規矩最先影響到的就是戍衛京師的禁衛軍。
因此,禁衛軍成為第一支設立「宣政」職務的軍隊,該職務由大明皇家軍事學院的副宣政兼任——如前所述,大明皇家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