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80章 劍指東瀛(圓八)摧枯拉朽

第280章 劍指東瀛(圓八)摧枯拉朽

這一點朝鮮軍看來根本做不到,他們居然當場就崩潰了。

    [註:八里橋之戰其實是一系列交戰,後世主流評估認為實際交戰約八小時,並非衝鋒送死當場全軍覆沒。]

    不過有一點這兩場仗很是類似,就是面對火器化軍隊的冷兵器封建軍隊雖然看似慘敗,然而實際上在戰場上直接遭受的損失都不大。

    八里橋之戰在後世被誇張成清軍全軍戰歿,這是胡說八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英法聯軍中的一些親歷者用「記載傳奇」的風格來寫自己的經歷。

    要知道,歐洲人因「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匈人大軍橫掃歐洲,以及後來的蒙古西征吊打歐洲聯軍這兩段慘烈歷史,所以一直對「東方韃靼騎兵」是有內心恐懼的。當他們戰勝韃清所謂「滿蒙主力」之時,內心的感受可謂是揚眉吐氣,把千年恐懼一朝掀翻。

    這樣的心態使得各種記載充滿「傳奇感」,為了證明自己贏得不容易,反而強行把清軍的英勇誇大,甚至寫成全軍戰歿云云。

    事實上呢?後世研究發現清軍的直接戰損大概只有1200人左右,大致只佔參戰總兵力的4%,真要說有什麼讓後世人覺得怪異的,那或許就是將領損失較大——但這是由於王朝晚期的封建軍隊戰鬥意志過於拉胯,如果將領本人不肯帶頭,就幾乎沒法指揮大軍真正進攻。

    將領帶頭,對面敵軍又是熱兵器軍隊,那你這將領自己成為損失的一部分有什麼好奇怪?熱兵器時代的軍隊可都是要求軍官不可衝鋒在第一線的,否則你英勇是英勇了,但你戰死之後軍隊的指揮可怎麼辦?

    當然,沙俄是個例外,因為沙俄封建程度高,火器水平相較於同時期的歐洲又一直落後一些,需要指揮官發揮英勇作戰的主動性來帶動全軍,這也是沙俄軍官損失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註:這風格直到當前的俄烏戰爭,居然還在俄軍中延續。]

    朝鮮軍的表現呢?那就更別提了!

    按張萬邦的估算,剛才這一輪直接將南線朝軍打崩潰火箭齊射,真實殺傷最多五百人,剩下或許有千餘人或者最多兩千人的輕傷、微傷,但那理論上是不影響繼續作戰的。


    然而朝鮮軍南線近萬人就這麼崩潰了,甚至靠前指揮的張思孝都認為應該趁勢進攻,讓他們連重整旗鼓的機會都沒有。

    張萬邦算是從善如流,而且不止是准許進攻,甚至一下子調整了全軍的作戰計劃。

    他原本擺出空心方陣來,是把這支高達三萬人的朝鮮「精銳」當成他早年面對的辛愛嫡系、炒花嫡系兩支蒙古精銳對待,打的主意是通過堅決防守讓對方撞個頭破血流,最後再投入精銳直取朝鮮中軍獲得完勝。

    現在看來,這是嚴重高估了朝鮮軍的實力,尤其是對方的「組織度」。如果把張萬邦所部的組織度看做一百,那麼朝鮮軍的組織度頂破天不超過三十,搞不好只有二十幾。

    隨着張萬邦的命令下達,戰場形勢很快發生進一步的變化。

    明軍南線如同趕鴨子一般將朝鮮軍南線逆推,這些敗兵衝擊了朝鮮軍東線,導致東線戰陣動搖。而明軍東線沒有炮擊或者火箭齊射,而是推着偏廂車前進,同時在偏廂車背後射擊。

    機動中的射擊並不密集,造成的損失也不大,但是這種氣勢壓倒了本來就已經心慌意亂且陣型動搖的朝鮮軍東線,導致東線也迅速崩潰。

    權栗派出的督戰隊剛剛抵達東線就面臨山崩地裂的潰退,剛剛斬殺十幾人,就被一窩蜂的潰兵反而衝散了,所謂督戰已經無從談起。

    東南北三路就這樣崩了兩路,權栗大驚失色之餘認為此戰已無勝算,正要調動北線主力後撤,誰料張萬邦的主將大旗已經到了北線。

    北線明軍可沒有半點遲疑,立刻發動了強行攻勢。這一次,終於是大炮火箭一齊上,而且從炮火密集程度來看,張萬邦應該是調集了全軍火炮發動——不過只打了一輪,因為明軍步兵已經衝上前去。

    由於深知朝鮮軍的遠程殺傷距離,明軍並非一直向前沖,而是在朝鮮軍射程之外飛快列陣,然後踏着鼓點在推進中發動暫停式齊射。即走幾步停下來齊射,然後在齊步走的推進中完成轉填。

    朝鮮軍北線因此也告崩潰,三路



第280章 劍指東瀛(圓八)摧枯拉朽  
雲無風推薦: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都市無敵戰神  路人甲穿越記  鹿覓仙途  神州鎮魔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