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房子裏還有很多有人送的,你的估計也就那樣吧,倒是酒怎麼樣,好的話吃飯的時候可以喝了。」
陸子非說道:「老師若不滿意,學生就為您跑遍整個大宋也要尋到您滿意的酒。」
張永旭用手指着陸子非笑了笑說「你的學業荒廢的差不多了吧,詩賦以你的才情老師到不擔心,但經、論、策才是重中之重,我來到驪山都快十年了,啟蒙之學倒是教的,州試,省試和殿試我都教不了你,這些東西你要經常和別人切磋,討論,州試,你要請教提舉,觀察一州之政,省試和殿試我都沒參加過,你現在什麼想法。」
陸子非說:「這次來一是看望老師和師娘,二是想讓老師給我指條路,我也告知家人,過段時間要去外出求學,我的首選地是洛陽,接下來是蘇州,最後是東京。
張永旭沒想到這個弟子會這樣說,他問道:「為什麼首選地不是東京,東京是大宋文化氣息最重的地方,也是大儒最多的地方,通過州試,去東京參加省試,學問是一方面,名氣也是一方面,想要名氣高,我想東京也是首選之地。」
陸子非說「我也知道老師說的有道理,東京是大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可處於這樣的城市中,面對喧囂,燈紅酒綠,添香,我不覺着誰還有心思溫習功課。」
張永旭欣慰的說到:「看來過去三年給你的人生添加了不少的色彩,就憑你這份認知,就當浮一大白,昌黎先生曾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一塊你要比我這個老師強,老師再問問你,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陸子非滿頭大汗的說:「老師,還能愉快的聊天麼?你這話傳出去讓弟子還怎麼做人啊!」
張永旭看到陸子非緊張的樣子笑道:「看你那點出息,孔子師從老子,誰敢說孔子不如老子,有聖人在前,你怕什麼,逗你呢?說說後面的問題。」
陸子非說「弟子讀書是為了明理」
張永旭說「那明了理能怎麼樣,升官發財?為老百姓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還是你自己立地成聖?家人身體健康?皇上勤政愛民?大臣忠心國事?」
一連串的問題讓陸子非不知怎麼回答,他想了一會說道:「明了理我就知道我讀的書說的是什麼,怎麼樣去做才是對的,怎樣才會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古今往來,都是讀書明理的人改變着這個世界,包括老師提到的孔聖,讀書只是指引我們人生的一個方向,也不是說不讀書就沒出息,因為書是一種傳承,幾千年來讀書人留下來的結晶,我們可以參考他們的思想,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讀史知興衰,只有讀了,我們才能理解,明白其中的意思。」
張永旭看到陸子非停了下來,對他說:「繼續說啊!你說我幫你記錄。」
陸子非繼續道:「我把讀書總結為四個字『行知合一』,總的來說就是『行知互容』『行知並進』『行而後知』。」
張永旭咬文嚼字不知道多少年了,陸子非剛說完他就聽出了問題,他問道:「你的最後一句『行而後知』不是和你的思想發生衝突了嗎?」
陸子非解釋到:「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親身履歷而後知,書本中沒有記載的東西,那就需要我們親身去經歷,只有經歷過你才會知道它為什麼會是這樣。」
張永旭感嘆道:「你的學問我教不了你了,當年你就無比聰慧,你有今天這份見識和感悟是老師沒有想到的,能當你的老師,也是我張穆寧一生的驕傲,還有什麼思想嗎?說出來讓老師也見識一下。」
陸子非說「讀書明理這是最初的理念,那麼行知合一是我們實際行動的理念,我想最終的理念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陸子非說完最後一個字,張永旭已經站起來了,不停的股掌為這個優秀的學生鼓掌,「你等我一會」陸子非不知道老師在寫什麼,能看到他在那奮筆疾書,不一會他將一封信交到陸子非說中說「既然你要去洛陽,我給你推薦你個老師,他是我的好友,和現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是同科,天聖年間一甲進士邵雍,字堯夫,他遊學天下,學富五車,因不習慣官場的束縛加上父母年事已高,隱居在洛陽,地點我給你寫在信的背面,你到時候找到他,將信給他,他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後
第十九章 拜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