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大笑。猝然,曹操笑聲驟止,神色沉凝,向荀攸道:「公達啊,自你我起事,這一路過來,多少諸侯都曾經說過自己是天命所歸。當年董卓向孤說過,袁紹、袁術兄弟也曾向孤說過,就連那具傀儡,臨死前也曾留於一封遺書與孤,稱自己乃是天命所歸,孤忤逆犯上,獨攬大權,乃逆天而為,必遭天譴!!」
「這!!」荀攸一聽,不由面色一變,卻是沒想到當初已經被架空大權,如行屍走肉,一生對曹操都是唯唯諾諾的獻帝,在臨死前,竟也敢留下遺書呵斥曹操。
「竟然如此,看來漢室之中還有不服魏王之人,定然是這些人當年教唆先帝。不知魏王可需臣下立即修以密信,傳回許昌,將這些隱患秘密給處理了?」荀攸一凝色,向曹操低聲謂道。
「哎,這已是過去的事了。先帝雖是孤手中傀儡,但畢竟他是天子。別忘了,當初他還是陳留王時,便敢呵斥董卓。先帝並非懼死之人,這些年來,他之所以願聽從於孤。對孤唯唯諾諾,只不過是怕給孤一個毀滅漢室,取而代之的理由。所以他忍辱負重,孤也忍而不發,以此達到作為平衡。這也算是孤與先帝為君臣多年,唯一一點的心有靈犀。說來,先帝倒也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實則當初董卓禍害洛陽,漢室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天下黎民對漢室早就失去失望,不像當年王莽之時,百姓對漢室仍存希冀,故光武帝早期屢起屢敗,百姓依舊蜂擁而追隨,天下才俊也紛紛追隨。這一點,孤懂,先帝也懂。否則過了這麼多年,圍繞在他身邊為何卻只還是一群迂腐無能之輩。就連你的叔叔,號稱王佐之才的荀文若,縱然心中有漢室,卻也不敢明目張胆地隨之。因為他很清楚,漢室早已不得人心。他若輔之,便是與天下人作對。」
曹操喃喃而道,聲音裏帶着幾分唏噓以及隱約的幾分無奈。當荀攸聽到曹操再次提及荀彧時,不由神色一變,一時不知如何說話。
曹操這時轉身過來,他並無向荀攸說,先帝留下那封罵他的遺書,代筆之人正是荀彧。曹操和荀彧共事多年,對於荀彧的筆墨十分喜愛,因此他一眼就看出了信中乃是荀彧的筆跡。
不過時至如今,他對荀彧已無恨,更多地不過是惋惜罷了。
「公達,你卻看看這些所謂天命所歸之人,最終的下場都是如何?呵呵,一個比一個的下場要慘。所以孤從來都不信天命,孤信的從來就只有自己。天下本無主,能者居之,而孤正是這位能者,並對此深信不疑!!!」
「王上德才兼備,更有經天緯地之才,普天之下,唯有王上具備帝王之能。」荀攸聽話,雙膝跪下,叩首而拜。曹操一震色,望向遠方,並充滿了決意道:「所以與馬賊之戰,無論要損耗多少錢糧,耗費多少時間,犧牲多少將士。孤也一定要奪下來!!」
荀攸聽話,心裏已然會意,叩首再是一拜。
緊接數日,兩軍相安無事。駐守在九幽關中的曹魏軍甚至連打探都沒有,只緊閉關口,於關中死守。倒是鬼神軍期間有幾番打探,但都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這日,在鬼神軍的大營中,馬縱橫聽聞斥候回報,駐守在九幽關中的曹魏軍還是依舊毫無動靜,心中的戾氣不由又重了幾分,猛拍奏案,怒聲道:「這曹老賊奸計未能得逞,便龜縮在九幽關中,簡直無恥!!!」
馬縱橫此言一出,不少將領立即紛紛附和,但很快卻被徐晃以眼神止住,不敢發聲。諸葛亮卻是輕搖着手中乾坤鵝毛扇,沉默不語。此時,張遼走出,獅眸中閃爍出幾分凌厲之色,向諸葛亮作揖一拱後,向其問道:「軍師,眼下從大局來看,對我軍可謂頗為不利。其一,洛陽慘劇發生後,必然會影響各處軍心。其二,并州之禍如今尚未得以解除。其三我軍扎據九幽關前已有一段時日,卻從來沒有主動地進攻一回,許多將士甚至還未見過九幽關。如此這般,日曠愈久,只怕軍中將士會愈加消極,士氣低迷。」
張遼所言,也正是馬縱橫如今心中急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