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
丁列威嚴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高聲說道:「楊統制雖然來自大明,可他現在是我大越的臣子。本督能夠安然回到諒山,就是楊統制一路拼死護送回來......倒是宣撫使黎坤,文淵州統領夏遷,他們暗地裏倒賣軍糧、吃空餉,現在見勢不妙乾脆投降了明人,真是丟盡了我們越人的臉。」
四周一片寂靜,只有丁列的聲音在城頭上迴響。
「楊統制,」丁列深深的看向楊牧雲,「現在諒山情勢危急,還望你與本督一起共保諒山。」
「下官謹遵大都督將令。」楊牧雲應道。
丁列這一番話為楊牧雲解除了在眾人心中的疑慮,連大都督都對他推心置腹,旁人還能說什麼。
......
明軍的哨探退去後,諒山府的空氣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所有人都在儘自己的一份力加緊備戰。
夜幕很快降臨,可每個人都夜不能寐,一雙雙眼睛緊張的盯着城外,仿佛明朝大軍隨時都會出現一樣。
楊牧雲的腦海中想起了去年在大明京師的一幕,幾個韃子的騎兵在京城外遊蕩的時候,京師里上至百官,下到百姓,無不人心惶惶。
可韃子的大隊騎兵直到最後也沒有來。
大明兵部的戰略指向楊牧雲是清楚的,那就是西南邊陲的麓川,有沒有對安南動兵的可能,他心裏也沒有底。可文淵州寨已經全體投向了大明,明軍的偵騎已出現在了諒山城外,一切都在朝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
楊牧雲的心中在默默禱告,希望明軍真的不會打過來。若真避免不了兵戎相見的話,他決定放棄這裏一切悄悄離開。
一夜在無比緊張中度過,黎明的曙光驅散最後一絲黑暗時,人們等來的不是明軍攻城,而是黎宜民歸來。
丁列忙命人打開城門,把這位大殿下放了進來。
黎宜民給城中軍民帶來了些許寬慰的消息,那就是脫朗州、祿平州、文蘭州三寨並沒有投向大明。大殿下對三寨的統領說丁列只問罪黎坤、夏遷和潘樂等人,餘人概不追究,穩定了三寨的軍心。三寨統領皆信誓旦旦的表示一旦明軍打來,他們將誓死抵抗。
這讓丁列暫時鬆了一口氣,忙把諒山的情況寫到一張奏表裏,命人騎快馬送至東京。
目送快馬遠去,丁列目中的憂色並沒有稍減,他帶來的只有神武衛一千人,而諒山守軍加上周圍四州寨號稱有八千人,可黎坤這位宣撫使空餉吃的津津有味,又倒賣軍糧,實際上的兵馬可能也就五千出頭。再加上文淵州統領夏遷帶着所屬人馬連同州寨都投了大明,使得諒山北面門戶大開,能夠支配的人馬進一步
減少。要是此時明軍大舉來襲,諒山能不能撐到東京的援軍到來都是疑問。一想到這兒,丁大都督就憂心不已。
這時楊牧雲來見丁列,想說出自己的心中想法。
「大都督,」楊牧雲對丁列說道:「現在城中雖全部動員起來積極備戰,可這樣被動終是不妥,知己知彼,方能更好應對。」
「哦?」丁列目光一閃,「楊統制有什麼不妨直說。」
「下官想親自出城探察一番,」楊牧雲道:「下官是漢人,比起旁人出去打探消息更方便一些。」
「唔......」丁列面容微動,不置可否。
「大都督是不相信下官嗎?」楊牧雲看着他問道。
「楊統制何出此言?」丁列微微一笑,「你與本督曾一同經歷過生死,本督對你何曾有過絲毫懷疑?不過大戰在即,你作為神武衛都統制實不宜輕動,打探明軍消息的事還是交給他人去做吧!」
「可軍中無人能有我這般身手,」楊牧雲皺了皺眉,「而且無論神武衛還是諒山守軍中會說漢話的寥寥無幾......」
「你是本督倚重的干城,」丁列說道:「在城內本督能夠信任並得力的人本就不多,你要再離開了,本督要有什麼重大軍情該找何人商議呢?」
不等楊牧雲開口,就聽一人爽朗大笑着說道:「若大都督不棄的話,本君願聽從大都督將令,與大都督一同守衛諒山。」
兩人目光看去,見黎宜民不知何時來到了兩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