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也要跟隨幹部所去的地點而遷移。
對於祖籍是中華帝國的行政幹部,則會採納他們意見,願意移民的,與夏帝國派駐的幹部一樣,不願意移民的可以留任,等待與中華帝國的交接。
相應的學校和醫院等也跟隨各省的省政府搬遷到相應的地區,在那裏早有當地土著修建好了醫院和學校的基礎設施,直接搬入就好。
為了節省搬遷的時間和財力,這次搬遷的原則是就近搬遷,廣西省的移民和幹部對應的是交趾省,大部分移民都知道交趾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所以,80%的漢民願意跟隨政府搬遷。
對於5個守備師,也是諮詢每個人的意見,並允許他們同家人商量,如果願意搬遷的到越國的,還是按照原來編制不變,將來缺少的人再補充進去,還是跟隨原來所在省的省政府一起遷移,對於不願意搬遷的守備軍官兵,則會把他們集中起來,組成新的守備軍,留給中華帝國,並協助維持秩序,當然了,武器裝備等要收回的。
讓張偉很遺憾的是,南疆特區副省級或者以上級別的幹部,基本不願意移民,而市級或者以下的幹部,全部願意移民。
趙爾豐作為守備軍的司令,掌管着5個守備師,夏帝國授予了帝國伯爵爵位,這次竟然放棄移民越國,選擇繼續留在中華帝國,讓張偉好一陣失落。
其實這些官兵考慮的非常簡單,給夏帝國當兵,待遇好,能養家,什麼事情都是按照規矩來,軍官不會剋扣他們薪資,而且遷移到越國之後,他們的家人還會分發土地,孩子能免費上學,沒有苛捐雜稅,不會遭受官府層層盤剝,很多東西都是他們在中華帝國不能得到的,而這些又是底層普通民眾比較看重的,他們就是不當兵,也會選擇移民。
這還是看出中華帝國與夏帝國的區別。
夏帝國基層幹部提升特別快,到了省級再提升的幾率就很低了,所以中低層次的幹部願意移民夏帝國,在夏帝國他們上升的通道保持暢通;而中華帝國正相反,底層提升的很慢,到了省級之後全部都是封疆大吏,升入中央的幾率反而比夏帝國大;而且在中華帝國擔任省級幹部的實權比在夏帝國大多了,所以副省級或者以上級別的幹部不願意移民。
中華帝國已經開始向西疆特區選調幹部,從省級到市縣級,到達之後逐步與夏帝國的幹部進行交接,交接的權利掌握在夏帝國的手中,不過這已經讓袁世凱很滿意了。
袁世凱對趙爾豐選擇留任,感到非常滿意,立即下達命令,楊度辭去國會議長的職務,擔任南疆特區的總督;宋教仁辭去副總理的職務,擔任國會臨時副議長,暫時主持國會工作;趙爾巽代替宋教仁擔任副總理;趙爾豐擔任邊疆特區將軍,協助唐紹儀管理好邊疆特區,畢竟唐紹儀是文官,不熟悉軍隊事務,派趙爾豐協助,正好相得益彰。
他是想把國會議長的位置留給張人駿,如果張人駿不入職,到時候再提宋教仁擔任國會議長也不晚。
中華帝國的變化日新月異,袁世凱在國內的地位如日中天,有着絕對的權威,現在他對夏帝國可是感激不盡,他也越來越找到做皇帝的感覺了。
接收南疆特區之後,他所管轄的地盤又大了許多,等把西疆特區和半島特區收回,完成整個中華帝國的統一,他就可以比肩秦皇漢武了,必將名垂千古。
不過隨後楊度發來的電報讓他很吃驚,要是任由夏帝國這樣組織移民,南疆特區的漢人會減少一半以上,整個南疆特區除去四川省之外,將會變成純粹的少數民族地區,十分不利於帝國對當地的統治。
袁世凱對此沒有十分重視,其實他想,夏帝國想移民,不是他能阻擋的,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中華帝國最不缺就是人,夏帝國把當地人移民走了,剩下的土地正好可以賣錢,或者遷移湖北、陝西和河南等人口大省的人過去;夏帝國把那些無田無產的窮人移民走了,正好減輕中華帝國的負擔。
於是,他給楊度回電,盡力配合南疆特區的撤離,保證按期順利接收南疆特區,不要節外生枝。
楊度看到電報之後也知道袁世凱的無奈,誰都沒有辦法更改夏帝國的決定,他只是好奇,為什麼只選擇漢族移民,其他民族的即便申請移民夏帝國,夏帝國也一概不要。
看着拖家帶口的龐大移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