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cpu。
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曾經有個很著名的言論,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電子元件的性能在18-24個月之後,將會翻一倍。
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
總的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類似於公理和定理的東西,而是一種經驗的總結,並不存在絕對的關係。
這個理論是在他1965年發表論文說的,然後3年之後他便和別人一起成立了最偉大的cpu公司——英特爾。
電腦晶片直接控制着電腦的各種程序運營,微軟的操作系統非常的繁複,如果沒有足夠的cpu晶片支持,就很容易運行不起來,造成卡頓的結果。
這一點,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但你想想你手裏的智能手機,一旦刷得不夠流暢了、播放視頻開始卡頓了,那就是cpu的功能不夠強大的緣故。
別說什麼因為程序太多而導致cpu處理器忙不過來。
如果cpu足夠的強大,再加一百個程序,都沒有關係。
這一點,你在電腦上面的運行速度和軟件數量的規律,就能看得出來。
要不了幾年,就算是安卓手機,也能做到和蘋果手機一樣的不卡頓,原因就在晶片的進步上面。
因為從一開始就對晶片的重視,微軟公司不斷的就和英特爾聯繫,希望他們能拿出更好的晶片來,幫助電腦的進步,最主要是操作系統的順暢。
歷史上在今年,英特爾才會推出386的電腦晶片,全名應該是80386系列晶片。
真正的引發晶片變革的晶片,還是93年出的80586,也就是華國的老百姓們第一次用到的電腦裏面的晶片,簡稱586。
這塊586的晶片,一直能在華國的一些低端電腦用到2000年左右,可見它的生命力多麼的強大。
但這一世卻不一樣了。
微軟推出的20,讓英特爾看到了電腦突飛猛進發展的機遇,這對他們來說,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因為電腦賣得越多,他們手裏的晶片就賣得越多,也就越掙錢。
如今他們的命中宿敵ad,正在以一種非常快速的模式在發展壯大,所以為了進一步壟斷市場,英特爾必然需要更好的晶片,來供應市場。
前世人們曾經有個說法,那就是在95的時候,微軟的技術儲備實際上已經早就完成了xp了,整整8個系列的跨越!!
這些實驗室的東西,絕對不是我今天完成了95,才去開發下面的一代,這樣太愚蠢也太不符合實際了。
通常一個系統做出來,都需要反覆的測試和加以升級補漏洞,然後還要配合可以基礎使用的硬件,才能推出——他們在實驗室裏面使用的電腦,比起人們同時在用的電腦,硬件不知道領先了多少代。
另外還有一點。
微軟是一家商業公司,還是一家壟斷了電腦操作系統的公司。
他們當然希望能讓每一個產品都物盡其用之後,榨乾了每一滴價值之後,才推出下一代的產品。
所以在沒有很迫切的需求之下,微軟從來不會主動的快速推出系統。
新的系統就代表着新的巨大的投入,必須要不斷的開始針對這個系統開始做升級,不斷的去彌補補丁,不斷的去做功能上的一些調試和增加。
這些可都代表着一大筆的金錢。
同時你還不能放棄舊的系統,至少是在三五年之內不能停止對它的維護,這不又是一大筆的錢嗎?
同樣的,英特爾也是如此。
你覺得在386出來的時候,他們真的就沒有開發出586嗎?
太天真了!
作為一家最為優秀、網絡了這個世界上無數精英人才的半導體晶片公司,英特爾的技術儲備非常雄厚。
殷俊甚至聽到一個說法,早在80年代的時候,英特爾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納米級別晶片的研發。
而納米級的晶片是什麼時候推出來的?
2000年12月,英特爾公司宣佈推出劃時代的納米晶片,這就是納米技術第一次用在了電腦身上。
十幾年的時間他們才研發出來嗎?
當然不是
第1917章 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