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孫子兵法,及冠之年後到石鏡鎮投軍。當然他真正出人頭地之時,便是乘着黃巢起義天下大亂。當時他跟隨在鎮將董昌身邊屢立戰功,光啟三年887,董昌因功升任越州紹興觀察使,自錢塘杭州移鎮浙東,朝廷便升任錢王為杭州刺史。
自此錢王獨據一方,漸成氣候。
後來不管是率兵翦除薛朗、劉漢宏,還是奉朝廷旨令圍剿妄自稱帝的狂人,也是他的故主董昌的過程中,朝廷都任其獨自發展,使得錢王剿滅董昌之後,真正的佔有了兩浙之地。
隨後朝廷因為政事無法南顧,更以錢王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赦封為朝廷外姓親王。自此使得錢王一飛沖天,從地方藩鎮諸侯,真正做到了外姓親王。從最初的越王到後來的吳王。真正改為後世人知曉的吳越王,卻是到了代唐而立的朱溫後梁手裏。
有人詬病錢王作為大唐朝廷的親王,不去為國出力肅清,卻去效忠篡位代唐的後梁。但是只有少數人明白,吳越國歷來便因為地狹兵少,如若真的完全獨立,或者不思自度,只怕很快便要滅亡。因為當時吳越國左有五代兵力雄壯的楊行密,右有不甘寂寞守在尾後的小閩國。
當時依附於中原朝廷,在得到朝廷的一些認可後,既可以免於輕易被周邊勢力圍剿,免除了境內百姓的刀兵之苦,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獨立。
因為錢王一邊向中原稱臣之後,一邊則在境內自為地方割據。不管錢王當時的選擇如何,境內的諸多百姓卻因此而太平。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感恩錢王的功德是必然的。
從錢王就職幾十年以來,境內百姓延續了幾代人。大家不知道有中原朝廷,只知道天下是錢王子孫的。而從錢王到文穆王錢元灌,也正是中原從後唐到後晉更替的十年。中原政權反覆更替,而吳越錢家國祚不止。
尤其到了錢王第三代,雖然受位的子孫時間不長,勝在都順利過渡。就是有老臣三朝宿將胡進思欺主,卻也因為錢王的威信,和錢王在兩浙境內的口碑,使得這些以臣欺主的老人,都不敢自己取代錢家子孫。
如今從錢王兒子文穆王之後襲位的,乃是文穆王第六子錢弘佐,雖然襲位不過幾年,但是也順利的交替到第七子錢弘倧,其中曲折不亞於歷朝歷代政權的更替。這兩位主子也是頗有抱負之人,無奈錢弘佐英年早逝,這錢弘倧卻是被老臣趕下了台。
帝王之家的兇險,歷來便不是普通人可以參與。如今錢弘倧遜位軟禁,吳越國的大位過渡到了文穆王的九子錢弘俶手裏,如今轉眼已經有十餘年!
羅衫葉葉繡重重,
金鳳銀鵝各一叢。
每翩舞時分兩向,
太平萬歲字當中!
雖然這首詩最初描述的不是吳越國,但是也算是對五代繁華的一個極好的陳述。
如今天下間放眼所見,到處都是征戰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真正能夠過上安穩日子的藩鎮,居然是沒有幾家可以安定超過十年的。
據說因為這種紛亂,許多有意識的家族,紛紛遷入不毛之地,或者進入像嶺南這種化外之地,希望可以謀求家族的生存和安定。至於像沿海的江南之地,有些家族甚至舉族遷往海外,雖然不少人被大海吞噬,至少好過被藩鎮屠殺。
如今只有在吳越國境內的街上,可以看到來往的百姓臉上充滿的自然,這是極為難得的現象。這裏的百姓還算安居樂業,他們的笑容都是發自內心,當然他們身上的服飾圖案,也都是極為精巧美觀。不說一般的百姓之家,但凡是那些幾代居住吳越國的小康之家,哪些人不都是生活安逸。
他們身上所著的羅衫便服,不是一些花鳥為主的服飾圖案,便是一些吉祥的邊飾圖案。身上團花服飾繡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艷鬥勝。凡是到過兩浙尤其是靠近杭州府附近的人,莫不是以為吳越國是天堂。
啪的一聲!
一塊醒堂木在台上拍響,讓大家從故事裏回過神來。
剛剛所說的,只怕是兩浙之地的百姓,早已經是滾瓜爛熟。可是坐在酒樓中間一張椅上的說書人,面前擺着一張窄窄的長方桌,僅僅配有一壺龍井。便坐在那裏口沫四飛,說的搖頭晃腦津津有味。
這個說書人年紀不大,留着兩撇漂亮的八字
第二百三十八章 唐末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