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在國外。那樣等於咽喉被人扼住,短期救急還行,不能做為長期打算。
劉鈞對於大漢的糧食供應,主要還是向兩個方向着手。一是開拓邊疆,移民墾荒屯田,擴大耕種面積,糧食產量自然也就能提升。其二,則是這些美洲作物,種植美洲高產作物,增加產量,甚至在過去那些無法種植糧食的地方,也種植這些產物。
不過移民墾荒,一時半分也難以見到成效,開墾出來的新地,初期產量也會很低。劉鈞更把希望寄拖在這些新作物上,這些新作物也更適合新開墾的荒地種植。
可是讓劉鈞意外的是,他發現雖然這些美洲作物很早就已經傳入明朝了,但到現在,也並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
更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發現美洲作物的產量很低。
簡直就是難以讓人相信,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可都是高產作物啊,如果說一畝北方旱地種植穀子和麥子,畝產能收一石的話,那種玉米土豆紅薯,起碼能畝收十石,在後世,不說畝產萬斤,但畝產兩噸還是很普遍的。
兩噸,那可是四千斤。大漢一擔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來的麥和穀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兩擔左右,這就是幾十倍的增產了。哪怕扣除肥料、技術等因素,畝產十擔總行吧。
可劉鈞從官員那裏得知,卻是這些新作物產量極低,並不比谷麥產量高出多少。甚至不如南方的水稻。
而且百姓也不喜歡吃土豆玉米紅薯,更賣不出價錢。一般的百姓都不願意做。
聽到這結果,劉鈞都震驚了。
他一連花了好多天時間,專門調查此事。
結果他發現,官員們沒騙他。他也差不多發現了一些原因,主要還是一個外來物種有個適應性的問題,但造成產量極低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問題。
雖然朝廷也一度推廣過種植這些作物,但卻沒有成熟的耕作經驗,而當一次種植失敗,百姓發現划不來後。便立即再無熱情了。不知怎麼的,一來二去,這些美州作物也就有了產量低,划不來等名聲,更導致無人願意再種植了。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這些新糧食,並不受百姓歡迎。
這就和高粱比穀子和麥子產量高,但百姓不喜一樣。高粱口感很差,澀味。一般都只用來餵牲口,也有人用來釀酒,但除非是災荒之年,否則沒有人願意吃高粱。
現在的這些新糧食。百姓們也吃不慣。
劉鈞覺得很冤,玉米、土豆、紅薯可是真正的高產作物啊,中國就是在這些作物大規模推廣種植後,才有了清時的人口爆炸。
至於口感不好。這完全是技術問題啊。
歷史上小麥一開始種植時,大家也跟穀子一時蒸成麥飯吃,然後味道極差。當初那待遇跟高粱一個樣。
可後來經過研磨後,成了麵粉,立即就變成了兩種東西。
玉米土豆和紅薯,也可以改變吃法啊。不說紅薯玉米土豆都能磨粉,而且土豆還能當菜吃呢。
這些天,劉鈞甚至親自寫了一本土豆、玉米、紅薯的種植技術以及食用加工技術的書,後面甚至還用了不少篇幅加入了許多這幾種主食的菜譜。
比如玉米可以製成玉米面,還能和大豆粉、麵粉混合成三合粉等,並不用吃玉米粒。而土豆,那更是有無數種吃法,土豆粉,土豆粉條,還能做成菜,土豆泥,土豆餅,燉土豆等等。紅薯也一樣能做成薯粉、粉條等。
既好吃,還好保存。
這幾天,劉鈞天天讓御膳房照着他的食譜,變着法子用這些食材做成新菜。
酸辣土豆絲,土豆餅,薯片,粉條,土豆泥等,劉鈞覺得很好吃,連御廚們都大為驚訝,想不到皇帝不但能治國平天下,居然還能發生這麼多新菜式。
劉鈞打算回頭讓御膳房把這些新菜式整理一下,再研究些新菜式,然後推廣到宮外去,先讓大漢的百姓見識下這些新糧食的新加工方式和吃法,讓他們改變下過去的觀念。然後再想辦法把這些新作物推廣開來,實在不行,就先在京師邊上先試種一點,用新技術耕種。
他相信到時只要這產量能提升上來,十幾擔一畝甚至四五十擔一畝的產量一出,天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