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但只要你吸了血就會變回原來醜陋的樣子。
你有不老不死的生命,但只要用染有我的血的樹樁釘入你的心臟,你就會死亡。
你的力量,生命,美麗來自黑暗,當你出現在光明中,就是一切化為烏有之時
吸血鬼傳說的發展歷程
8世紀,在啟蒙運動推波助瀾下,理性贏得勝利,各種迷信嚴重受挫。獨獨吸血鬼的迷信大行其道。這股迷信風潮儼然成為社會現象,影響到所有地區,引起了民政、軍事,以及宗教等最高當局的關切。
18世紀上半葉吸血鬼迷信蔚然成風
面對到處發生的事件,有關當局不得不採取措施,以維持公共秩序。
1710年,瘟疫流行,東普魯士深受其害。有鑒於此,當局乃着手調查經人告發的吸血鬼迷信,甚至把一座公墓里的墳墓全部打開,好發現釀成災難的罪魁禍首——大家都猜是吸血鬼。因此在奧地利、塞爾維亞、普魯士、波蘭、摩拉維亞和俄羅斯等地,街談巷議的話題全是吸血鬼。其中最聳人聽聞的案例有兩個。一個是名叫普羅戈約維奇(pierreplogojowitz)的匈牙利農民。據說他在1725年死後變成了吸血鬼,在基齊羅瓦(kizilova)這個小村莊裏作怪。害八個人死於非命。另一個也是農民,叫帕奧勒(arnoldpaole)。1726年他從一輛裝乾草的大車上跌下來,摔死後也變成了吸血鬼。帕奧勒被控的罪刑,是造成塞爾維亞梅德韋賈村(medwegya)的人畜大量死亡。第一個案子有一份官方報告,用德語寫成,存放在維也納檔案館。根據發現手稿的費弗爾(antoinefaivre)教授的說法,報告中有一個字「vanpir」,是吸血鬼(vampire)這個名詞第一次使用在文獻里。
奧帕勒這個案例,比普羅戈約維奇更引人注目,曾經轟動一時。當局於1731年12月開始正式調查此案。由軍醫弗魯肯格(fluckinger)做筆錄,題名《見聞與發現》。後交給海杜克(heiduques)連隊的幾位軍官,以及其他醫生附屬後,呈送貝爾格萊德(belgrade)的軍事法庭。《見聞與發現》於1732年發表,並多次再版,引起西歐統治階層極大興趣。奧地利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iv)就十分注意普羅戈約維奇案件的發展情形;法國國王路易15(louisxv),也曾要求李西流(richelieu)公爵把調查的正式結果寫成詳細的報告。
歐洲媒體也為普羅戈約維奇和帕奧勒大費筆墨。
《拾穗者》(leglaneur)是法國和荷蘭合辦的雜誌,在巴黎凡爾賽(veailles)很受歡迎。1732年3月3日出版的那一期,詳盡陳述了奧帕勒案件。文中所用的「vampyre」一字。是「吸血鬼」在法語裏首次出現。同一年3月11日的《倫敦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里,也用了「吸血鬼」這個詞。
在這兩個案件和其他類似的案例之後。不少西方人着手研究吸血鬼迷信的問題,寫出一系列論着和文章,在文藝界和大學裏也激起無數的爭議和論戰。
醫生、教士和哲學家的論說
在此之前,關於吸血鬼的各種說法,主要還是來自口述的傳說、代代相傳的故事,以及各種流言或純粹的胡扯。儘管18世紀是理性主義當道,然而,有些內容稱得上豐富深刻的着作,作者大都是有名的醫生和教士。還是記載了吸血鬼迷信的種種現象,甚且加以編寫和分析。
1679年,第一部論着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書名是《死者咀嚼現象之歷史和哲學》,作者是羅爾(philiprohr)。他把死者在墳墓里咀嚼的現象,解釋成魔鬼附身。
18世紀,有些人贊同羅爾的超自然觀點。另一些人則以理性的名義予以駁斥,把這些現象歸結為迷信和無知。這本書在兩派之間掀起激烈的論戰。
此外,萊恩夫特創作的《隨意在墳墓里咀嚼的屍體》,1728年在萊比錫出版後就成為名着。萊恩夫特在書中駁斥了羅爾的論點。認為就算死人能夠影響活人,但再怎麽樣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現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進入死人的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