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吳佩孚的後方肯定不是曹錕所在的那個地方,而是吳佩孚進軍路線的前半程鐵路左翼發生的戰鬥。
而這一場的戰鬥雖然尚不得而知到底是哪一位對北洋軍展開的進攻,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絕不是無的放矢的一戰,而且誰也沒想到這一章到最後竟然會左右了護國軍與北洋軍的戰局!
袁祖銘自己也端着槍,匍匐在戰壕里,通過望遠鏡不斷地向吳佩孚進兵的位置觀瞧,看起來這一次他是沒有了昔時攻取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時的從容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臨近傍晚時分,終於吳佩孚的大部隊趕到了,而且吳佩孚的部隊根本沒有進行集結,便直接的向着袁祖銘的陣地展開了攻擊。
其實吳佩孚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知曉袁祖銘陣地的位置,可是因為其前部騎兵與袁祖銘部接火,從而得知了袁祖銘部的佈置防區,而吳佩孚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果斷下令,命令全軍火速趕到袁祖銘部的防區,對其展開攻擊,同時命令自己的後隊士兵,迂迴輾轉,爭取在自己大部隊正面與袁祖銘展開攻擊之後,襲擾袁祖銘陣地的側翼部隊,與此同時,吳佩孚還將自己的炮兵全部部署在了護國軍第一分部到護國軍第二分部通道兩盤的山地,他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出於他對自己手下第六旅官兵的自信。
而且也是為了在自己德勝後,截斷袁祖銘部退守護國軍第二分部的路線,由此可以看出,吳佩孚這個人到底是對自己的部隊到底有多自信,他沒有想到自己戰敗後會怎樣,而是只考慮袁祖銘戰敗後,如何的截斷其退守的通道,從而將其完全殲滅。
《孫子兵法》有雲,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翻譯過來是說: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而不能使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
袁祖銘此時要面對這樣的兵力對自己的展開的攻擊,他的壓力如何不大?而且說起來,現在吳佩孚的部隊已經開始了攻擊,馬繼增部也即將到來,袁祖銘此時心裏打鼓,萬一要是馬繼增部與吳佩孚部合兵一處的話,那自己真的要飲恨於此了恐怕。不過其實說到這裏,袁祖銘心裏還是有點僥倖的。
那即使因為從戰鬥開始,到現在天色已越來越晚了,馬繼增部還未趕到,當然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馬繼增部的三個團肯定會到達這裏,但是他們來的越晚,戰爭的局勢對自己的越有利。不單單是自己的面對的壓力會減少,同時也是因為他之前佈置的懸掛雷區,其實約在黑夜越能發揮功效。
雖然山地因為地形以及樹林的問題,對於懸掛雷區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說起阿里其實如果能夠小心一點的話,那麼袁祖銘所佈置的並不能算是緊湊密集的雷區對於敵軍的傷害是有限的,可是現在不同,天色已到了黑夜,袁祖銘絕對有信心馬繼增部不會明火執仗的對他進行突擊的,所以他們必然會趁着夜色向他們靠近,這樣一來,天色黑暗,他們肯定很難發現樹的懸掛雷區,這樣一來的話,只要他們觸動了第一顆手榴彈,那麼不單單藉此袁祖銘能夠清楚的知道他們的位置,同時也能在短時間內給他們造成量級的傷亡,同時也能夠使得他們心驚膽戰,至少在黑夜他們不敢再發動進攻,這對於袁祖銘來說,這足夠了,因為在戰場,雖然一夜的時間改變不了什麼,可是也許是這樣一夜的時間能夠使得戰況發狠一個天翻地覆的扭轉。
吳佩孚的正面部隊此時距離袁祖銘的陣地已經不過五百米的距離了,袁祖銘接着月色看着還在衝鋒的吳佩孚部的士兵,不由得嘴裏感嘆:「這群狼羔子都打了什麼了,怎麼這麼不要命的往來,這個吳子玉,看來今天是打算一口吃掉老子。」
袁祖銘現在駐軍防守的地方,也屬於護國軍第一分部境內。所以袁祖銘還未佈置好陣地遭到了吳佩孚前部的攻擊,當然了,吳佩孚的前部部隊只不過是一個連的騎兵而已,一個連的兵力本不多,再加是山地,騎兵也無法發揮他們的機動優勢,所以只是剛剛一接火,吳佩孚部的騎兵暫時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絕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