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聽得有些懵懂,趙芝又是一副不願多言的模樣。
而付新自忖,與趙芝不是特別的熟。
就不好意思追着人家深問,只得自己一個人,暗自納罕。
付新倒沒對這次宴會報多大希望,只是好奇而已。
平日裏,付芸幾個,偶爾提起,她有機會來崔家的菊花宴,就一副非常羨慕的模樣。
就是今天出來時,付悅看向她的那種,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都讓付新對今天的宴會,生出一種期待來。
可瞅着趙芝的意思,好像崔家的菊花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付新想:難道我真是鄉下土包子?
沒見過大場面,所以才會這樣?
馬車轉過路,就到了崔家菊園的前院門。
由於是郊外,菊園門口非常的闊大。
一面的大空場,立着數不清的栓馬樁。
付新沒想到,鄉下別院,竟也是五架的大門,檐頂飛翅平展,底下的家丁一水的,十幾二十歲的樣子,模樣清秀。
只是穿得樸素了些。
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崔家是世家大族,又不是暴發戶。
雖然五架的大門大開着,但進出的人,均打東西兩面的邊門上來去。
栓馬樁上,已經有馬栓在上面。
還有停在一邊的馬車,有已經卸了馬的,還有正在卸馬的。
地面上,全是大粒的沙石,灑上清水。
馬車停到別院的門口,繡燕几個先下來,趕忙去扶付新和趙芝下車。
然後,付新和趙芝才去到崔太夫人的馬車前,請老太太下車,伸手輕輕地攙扶着。
站在門外迎客的,是崔家嫡出的五子,今年四十歲。一身寶藍色箭袖便服,不肥不瘦,皮膚微白,一把山羊鬍子。
他身邊,還跟着兩個年青的小子,十七八歲的模樣。那是他的兩個兒子。
崔十郎和崔十三郎。
崔五爺領着兩個兒子,已經站到了崔太夫人的車前面。
崔太夫人一下車,崔五爺便就打恭道:
「七姑姑好,一向身子可還硬朗?侄子還擔心呢,九姑姑說來,今兒一早上,打發了人來,說是身子不爽利,不能來了。」
「老九怎麼了?我前些時候看她,身子還行。」崔太夫人一聽,急忙問道。
以前在崔家當姑娘的時候,姊妹之間,使個小心眼子,搶個東西,爭個寵的。
現在,都老了。
嫁人,隨着夫家,離京的離京了,在京的,活着的,也沒幾個了。
剛嫁人那會,崔太夫人和着這位九妹妹,也曾經不認命的爭過。
但現在,已經掙不起來了。
誰贏誰輸又有什麼關係?
主要是現在,找個能說些老話的人,都難了。
因此上,崔太夫人和着這位崔家九姑奶奶,老了之後,反倒比年青時候,走得親近了。
崔五爺也是面露擔心地說道:「來人說,九姑姑受了些寒。唉,現在入秋了,天氣不定,一會兒熱一會兒涼的,九姑姑自小的時候,身體就不大好,一個注意不到,可就病了。」
崔太夫人嘆道:「到了我們這個歲數,可就萬事要精細着些了。她啊,脾氣還跟以前一樣,想起一出是一出,可怎麼好。」
崔五爺笑了,引着兩個兒子管崔太夫人叫「姑奶奶」。
崔太夫人便就介紹付新和趙芝,讓她倆個與崔五爺,還有崔十郎、十三郎打招呼。
然後有小廝上來,引着崔太夫人,付新和趙芝在邊上扶着,從西邊門進到內院。
從裏面轉出個婆子,和一眾的小丫頭來,給崔太夫人見了禮。
有力氣婆子推了輛林輪椅來,崔太夫人坐上。
由着婆子推着,付新和趙芝在邊上跟着,往裏面走。
而先前的小廝便就退了出去。
崔家別院,在京享有盛名,也不是空穴來風。
但見別院的前面,迎門是一個假山,山上種着松柏等樹木。
邊上有漫坡的淺台階,能環繞到山上。
山頂一面,有一個小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