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壽心中暗吃一驚,「難道是——」
他急忙向府門外走去,府門口台階上站了不少家丁,正踮腳向不遠處的河對岸張望,李府位於新城最東面,和舊城只隔一條河,河兩岸的柳樹尚未成蔭,他們能看見河對岸的情形。只見河對岸有數千士子抬着夫子像遊行示威,不斷高呼口號,顯得群情激奮。
李仁壽已經隱隱聽見口號中有『河北』二字,他愈加心驚,急令家丁去打聽情況。
不多時,家丁跑來稟報,「老爺,都是河北士子,他們說朝廷在故意打壓河北士子,要求朝廷還一個公道。」
李仁壽呆住了,事情果真被鬧大了,這時,李清明走上前沉聲道:「消息不應該傳得這麼快,這和上午的決議無關,應該是幾天前就有人策劃,只是它們出現的時機太不巧,盧尚書和崔尚書恐怕難辭其咎。」
李仁壽嘆了口氣,對兒子李清明道:「你說得有道理,這件事為父確實沒有你看得透。」
他又自言自語道:「盧倬真不該把這件事說出來,他怎麼向齊王殿下交代?」
李清明笑了笑道:「其實現在也沒什麼問題,至少在統一天下之前齊王不會對河北士族有什麼大動作,只會慢慢削弱,父親也儘管參加河北士族的聚會,只是要把握住原則,多多勸說大家不要做過分之事,尤其要注意不能私養過多莊丁,這是大忌,坦率地說,我也不希望看到將來河北士族被清洗。」
李仁壽默默點頭,他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仁壽怎麼也想不到,數千士子遊行竟然和趙郡李氏有關,這次遊行的其中一個組織者便是他的族侄李兆希,為首的組織者便是盧楚之侄盧涵,另外還有涿郡太守崔弘升的兩個孫子崔廣平和崔廣林兄弟,這四人從家族長輩那裏聽到了合議團僵持不下的消息,為了給河北士子爭取權益,四人在數天時間內組織起三千名士子上街遊行,給朝廷施加壓力。
這四人都是熱血青年,以他們的才學考上科舉不成問題,但他們為了追求公平正義,毅然組織起了這次遊行,而且他們的組織很得力,一路走向紫微宮,沒有出現任何打砸搶的過激行為。
三千士子在紫微宮大門前席地而坐,開始靜坐示威,這時,上萬士兵從北城門奔來,將三千士子團團包圍,同時朝廷也已被驚動,蘇威和裴矩帶着大群官員走了出來,盧倬和崔煥也聞訊急急趕了出來。
「你們在幹什麼?」
盧倬火冒三丈,衝上前對眾士子怒道:「這裏是朝廷重地,你們想造反嗎?給我回去,統統回去!」
士子們都低下頭,誰也不吭聲,這時,有侍衛搭了一座木台,兩名侍衛扶持着蘇威顫顫巍巍走上木台,蘇威高聲道:「老夫蘇威,想必大家也知道我,我知道你們為什麼而來,你們覺得對河北士子不公平,要求增加名額,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但凡事逃不過一個『理』字,我和你們講講道理。」
盧倬又是羞愧又是焦急,他連忙拱手道:「蘇相國,讓我來說吧!」
蘇威擺擺手,又對眾士子高聲道:「河北的士子確實不少,有一萬六千人,但考入前五千名卻只有九百人,大家想過這是什麼原因嗎?其實大家心裏都應該明白,中都地處魏郡,河北各郡安定,水陸交通便利,只要是讀書人都想來中都試試運氣,所以才人數眾多,但才學卻良莠不齊,這是事實,你們要求公平公正,那麼我們按才學來錄取,難道還不公平不公正嗎?」
這時李景也走上前,聲音洪亮的喊道:「我是兵部尚書李景,我奉勸大家以大局為重,齊王殿下正率軍在遼東和高句麗大軍激戰,需要後方的穩定,我們非但不支持齊王殿下抗擊異族,卻還在這裏聚眾抗議,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對前方將士的影響,有沒有想到自己肩頭的責任?」
李景的語氣十分嚴厲,士子們紛紛羞愧地低下了頭,這時,盧涵站起身,對士子喊道:「李尚書說得對,前敵正在大戰,我們不能再給齊王殿下添亂,是非曲直,相信齊王殿下會給我們一個說法,我們先回去!」
盧涵是這次士子遊行的領袖,雖然他並不能完全接受蘇威的道理,但李景卻說得對,現在前敵正在作戰,他們不能在後方搗亂,盧涵在士子中有很高的威望,既然他提出回去,士子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