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莫高窟,裴旻懷着十足的敬仰,在他的記憶里,唐朝是莫高窟的巔峰,興盛繁華,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
元代以後敦煌停止開窟,逐漸冷落荒廢。明嘉靖七年封閉嘉峪關,使敦煌成為邊塞遊牧之地。敦煌莫高窟,消失在歷史的潮流……
直到清光緒二十六年,旅人無意中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莫高窟,但是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後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這是千年後的事情,還會不會發生,裴旻不得而知,但他真心的希望歷史不要重演。
不過敬仰並不意味着認可。
裴旻不信佛與道,可是他對於道教的認可,遠勝於佛教。
他不會去干毀壞莫高窟這種蠢事,卻也不願去為他宣傳。
相比釋迦摩尼的那些思想,裴旻更加崇拜老子。
《道德經》不只是道教經典,裏面還包含着華夏的哲學理論,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
相傳老子騎青牛西行,至甘峻山頂隱居於此,談經說道,後在合黎山中化作巨石,永佇峰頂。
是真是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後輩,只要緬懷先賢的心誠,是真是假,又有什麼關係?
相比莫高窟,裴旻真覺得名士大儒聚會,與其在佛家的洞穴,不如在道家的山頭,更有意義。
開元十年,八月一日。
正是甘峻山夏遊之日。
裴旻沒有穿官服,而是很大眾的儒士服,帶着袱頭,穿着圓領窄袖袍衫。
在唐朝這種幞頭袍衫是一種時尚,深受士林愛戴。
裴旻本就長得俊朗,穿着這一身時下流行的儒士服,頓時變成了一位風度翩翩的濁世佳公子。
張九齡、王昌齡、王之渙、王維等人,也是鮮衣怒馬光彩照人。
左右一瞧,裴旻發現除了王維那比女子還要嬌美的相貌他比不過,其他人都要遜色他三分。
儘管他不靠顏值吃飯,可這顏值上線,還是讓他頗為得意的。
只是精心打扮的王維,裴旻偷偷瞧了好幾眼,怎麼看怎麼像一個雌的……
有些時候,他真想跟王維一同去趟茅廁確認一下自己的小秘到底是男是女。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