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從多爾袞退入大漠的那一刻開始,草原上的部落們便知道中原再一次的崛起了。要說起草原和中原的關係,那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按照漢人的歷史,商、周時期就有關於北狄部落的記載,三千多年中雙方一直拉鋸作戰,除了漢朝之外中原內亂便是草原趁機南下的最好時機。所以當初蒙古被迫向皇太極臣服之時,誰也不認為他們入主中原的時機不對。
到了現如今這些遊牧民族中的有識之士都明白,如漢唐般強大的中原王朝再次建立,自己除了稱臣之外似乎也就只有遁走草原深處這一條路。但是且不說多爾袞居心叵測的再次寇邊,單單是現在的中原朝廷開出的投降條件就讓人猶豫不決。
土默特部糾結的看着歸化城邊的大青山,就是在這個地方,林丹汗戰敗被迫降金,然後他自己也因天花死於青海,蒙古帝國徹底滅亡。然後便是族中的青壯跟着滿清南下,一開始還算是勢如破竹,跟在滿人的後邊發點小財。看上去宋朝的舊事即將上演。可誰知這次漢人的英雄沒有像岳飛那樣死於昏君,反倒是北伐成功再次把他們趕回了大草原,連帶着死了一茬族中的勇士。現在想起來當年大汗聯明抗清的策略是多麼的英明,他老人家顯然是看出中原的氣數未盡!
現在好了,以前至少靠着和大明互相貿易也還混的不錯,草原上的城池也建得似模似樣,現在多爾袞再次從自己眼皮子底下過去騷擾中原,本想首鼠兩端的西土默特部鬱悶的發現,這回的漢軍可不是以前那種只知道防守長城的軟蛋,據快馬回報,集寧海子邊的兩個大的部落已經投降,經過幾天修整之後,漢人的精銳馬上就要沿着大黑河谷殺到眼前了,可再看看現在的歸化城,除了老弱病殘就還是老弱病殘。哪怕擁有城牆的他們都沒有一點的信心守住城市。
緊接着一條流言開始在部落里傳播,說是這次的中原皇帝對歸順的蒙古諸部既往不咎,只要是納貢稱臣便可以受漢人的律法保護,誰要是敢搶這種部落,漢人的皇帝也會派軍討伐。嚴格的說,這個說法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反正千百年來草原上的民族就一直重複着這樣的故事。現在只等着看多爾袞能否真的打開榆林城,那樣的話這股漢人騎兵肯定要南下救援。
就在他們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另一條重磅消息徹底的將他們最後一絲僥倖給打擊的無影無蹤,據跑回來的蒙古兵所言,本來他們跟着幾千滿人去包圍榆林,結果半個月來久攻不下,反倒是在長城邊死傷不少蒙古人,而滿人見勢不妙便向西穿過沙漠逃跑了。等蒙古人反應過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徹底上了滿人的當,等他們也想跑的時候,榆林得到了延安府的支援,反倒是打了個反衝鋒給他們衝散了。
一群騎兵被一群步兵衝散了……絕對的黑色幽默讓誰都笑不出來,凡是見識過漢人在壕溝中開槍的蒙古人,都覺得進攻這樣的陣地是送死,同樣的就算對方從掩蔽中衝出來,他們也不覺得會佔多少便宜。甚至他們發現要想在這種戰爭中活命,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扔掉手中的弓箭,改為拿起漢人的新式火槍。而正在逼近的漢人騎兵正好就是這樣一支部隊。
榆林之危暫時解除了,這一點誰都不會太在意,無論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不認為榆林城會被攻陷,多爾袞成功的將中華的注意力轉向了西北草原,而他的兩萬殘兵則鼓足最後的勇氣繞行陰山以北的大漠,一路搶劫勒索直奔赤峰而去,至集寧海子被佔領的時候,滿清主力部隊已經沿陰河河谷穿越了大興安嶺。
雖然歸鄉心切,但是在赤峰暫時休整的滿清騎兵並不敢繼續向東,而是在等到了中華正式向蒙古出兵的消息後,繼續沿着河流向東北進發,若是從地圖上看,赫然就是通遼至長春一線。因為張乾率軍攻克盛京之後,受限於當時的軍力、國力,到目前為止中華朝只控制了東北平原瀋陽至遼東半島周邊的地盤,向北最遠不過鐵嶺。所以多爾袞才冒險回到老家,妄圖召集舊部以圖東山再起。
他的算盤很精明,既然中華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重新控制蒙古,那麼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注意到長春以北的整片松花江流域,這樣一來除了滿清可以有個喘息之機外,可以在恢復一定實力後同中原討價還價,萬一能再次稱臣歸順,說不定就還有機會再次殺漢人一個措手不及。
沒錯,到現在為止,多爾袞已經不再想着
第二百零六節、歷史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