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張碩已經在路上了。
他原本的計劃是跟着楊海峰到東港機場,和其他三個人會合一起出發去墨爾本。
臨行前幾天,崔凱文打電話過來溝通行程,說會和鮑賀星一起來東港機場。
一行人數就變成了七個。
崔凱文見到張碩以後,先是關心了一下他的報告問題,最後就說起了計算中心要發佈的成果。
「偏差值!」
「我們仔細研究認為,偏差值確實非常重要,以後的大型實驗偏差分析,這個數據也同樣很重要。」
「我們分析了幾次實驗,和你預測的結果一致,而且,有一次出現了區域性粒子斷層,但偏差值卻是最低的。」
「結果很不一般。」
崔凱文說的非常認真。
楊海峰幾人也湊過來聽着,了解了偏差值以及實驗偏差結果後,他們同樣感覺很驚奇。
「如果計算沒有問題,還真可能是個大發現。」
楊海峰道,「我了解過分析結果中的區域性粒子斷層問題,物理中心把這種現象歸在空氣粒子的干擾。」
「但是你們的平台上,公開了20幾次實驗分析,有三次都出現了這個情況。」
「這就不可能是空氣粒子干擾了。」
其他人也明白楊海峰的意思。
如果只有一次出現了區域性粒子斷層現象,說是『空氣粒子干擾』還能說得通。
二十幾次實驗,出現了三次同樣的現象,還認為是空氣粒子干擾,豈不是說粒子對撞實驗設備出現了嚴重的空氣泄露問題?
另外,粒子對撞實驗並不是兩個粒子撞在一起,而是兩束運動方向相反的粒子束不斷的發生碰撞。
每轉一圈就會有很多的粒子撞在一起。
之所以最後看起來像是兩個粒子相撞,那只是整體的數據統計問題而已。
也就是說,即便管道中存在極為稀少的空氣粒子,對實驗偏差分析的干擾也不會那麼明顯。
所以區域性粒子斷層出現的原因中,『空氣粒子干擾』因素已經可以排除掉了。
在說了一下實驗分析結果後,一行人就開始討論起『偏差值』問題。
崔凱文也提到讓張碩代表計算中心做報告的事情。
他沒有着急讓張碩確定,而是道,「你的報告在第一天,等你們的報告結束再考慮也不遲。」
張碩去墨爾本參加會議,最重要的就是和阿戈斯蒂尼一起進行算法報告。
如果報告被指出了問題,他的心情一定會有影響,還能不能代表計算中心作報告,就要到時候再看情況。
崔凱文、鮑賀星是這麼想的。
楊海峰等人也覺得他們考慮很周到,學者做的研究被證明錯誤,絕對是對個人的很大打擊。
張碩倒是不在意,他笑道,「應該沒有問題。」
他也沒有直接應下來。
之後一行人就繼續說起了偏差值的問題,尤其是出現區域粒子斷層的分析結果,偏差值比其他實驗分析結果要小。
為什麼呢?
張碩說了一下看法,「如果實驗過程中,內部存在我們不知道的影響因素。」
「這種影響因素會帶來偏差,有時候,表現在整體上,有時候,表現在區域上。」
「這樣就能解釋通了。」
他繼續道,「對於這種未知的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數學手段去分析研究,比如,建立函數、方程,結合實驗參數進行分析。」
「偏差度,你們應該有理解了,最主要受到外在的因素影響,但如果內在也存在影響,粒子碰撞速度、攜帶的總能量、環境磁場等等,都可能是影響因素。」
「我覺得能量,尤其是電磁能量,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張碩認真說了起來。
他所說的內容涵蓋了粒子對撞的實驗原理,以及對粒子對撞過程各個參數影響的分析,也包括電磁能量在碰撞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等等。
粒子對撞實驗,一直被關注的都是碰到速度、碰撞後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