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徹沒有上來就動武,更沒有嚷嚷着要抓人。
這使得學子們大鬆一口氣!
六殿下是來求學論道的,那再好不過!
倘若他要壞了規矩,自己等人不噴他吧,又誤了功在千秋的傳經之事。
噴他吧,他畢竟是位英雄皇子,有道德負擔。
「有彌天之勇,更兼好學重士,六殿下果有人君氣度!」
儒生們非但不反感,反而愈發歡喜。
周徹的參與,勢必會讓今日更精彩。
同樣,李清彥,避無可避!
而李清彥也無愧名聲,他沒有來一句『儒法並行』敷衍周徹,而是給出了更具體的說法:
「儒為道、為骨,法為術、為皮。」
「儒是路之所向,法為行路之法。」
「所謂儒治,即為『德治』與『禮治』,以達到民有德、上下有序、尊卑有禮,舉世皆和的最終目的。」
「所謂法治,即以賞罰維持『法』之權威,以嚴刑懲治維持秩序,使民不敢不法。」
「法太重則無情,官民生怨;儒太重則至性,行事無度,皆有礙天下。」
「故我言,法為儒之基,儒為法之尊,此所謂儒法也。」
這一番解析,沒有任何敷衍。
因為他只要敷衍,敷衍的便不只是周徹,還有場中學子,還有天下人——更有他自己的專業!
儒法之論,自古有之,許多儒生學生無人引導,困頓於此多年。
今得李清彥此言,猶如醍醐灌頂,面露狂喜之色。
名師一言,勝讀十年!
「原來如此。」周徹有恍然狀,又道:「依我朝例,舉孝廉之制,屬儒治、還是法治?」
「孝廉制度為太祖高皇帝所創,乃高皇帝仁義治世之典,開三百載讀書人之先路,亦為天下忠孝者之所向,自是儒治。」李清彥笑道:「這是很基礎的,殿下幼時不曾學過麼?」
「而後漸成制度,凡我朝命官,都由孝廉出;各府衙之吏,也以孝廉為模,或忠孝聞名一方、或有過人之能,方由主官舉而為吏,是麼?」周徹反問。
李清彥頷首:「能舉一反三,殿下進步神速。」
再這樣下去,怕是要傳他成了周徹『儒法之師』了。
但周徹並不着急,緊接着又丟出一個問題:「先有太祖之儒治,而後由此成制度,轉為法治——如此,儒大於法,是麼?」
李清彥搖頭笑道:「此早有定論,天下皆知之理。」
本朝儒學為尊,儒術又稱百家之宗。
「我認為不然。」周徹又自己否定了。
「殿下有高見?」
「有!」周徹點頭,道:「我舉一例:雒京夜行。」
「城中有宵禁時,有夜行者,此儒不究其德、法卻究其罪,法究儒之未究。」
「而方才李公自己也言『法為儒之基』,足可見涉事之時,法也能大於儒的。」
李清彥一直平靜的神情,猛然生變。
短短數句,周徹先從懵懂發問、再到頗具思考,而後又一步跨出,話語中鋒芒已現了!
其餘學子亦在沉思
「儒法之道,李公便是此中權威。」丁玉堂則嗤笑,道:「殿下雖是皇嗣,但天子尚需敬重師長。」
「殿下既要請教,就要有請教的態度。」
「然!」
周徹朗笑一聲,沖李清彥一躬身:「我心有兩疑而難解,正求問不得。」
「恰逢李公在此傳經,您既是學中泰斗,又是執法之尊,想來再清楚不過。」
李清彥握筆的手震了震:「殿下請問吧。」
「第一疑,便是此人——」周徹抬手一指,落在丁玉堂臉上。
四處立時一片譁然。
丁玉堂愣了一下,而後惱怒道:「殿下,這裏是傳經之所,於此相互攻訐,有誤千秋之功!」
「殿下何曾攻訐你了?」
徐岩背後響起一道聲音。
一名瘦弱的書生,晃着空蕩蕩的袖
第188章 何以如此,又憑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