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歌盡千年桃花夢最新章節!
唐朝對於後代毫無開疆拓土之功,反而丟掉華夏民族控制漠北前進基地和戰馬供給基地——河南與河北廣大地區(今河北、寧夏、內蒙、甘肅、青海等地)。近人習慣以盛唐時期的疆域來宣揚唐代開疆拓土之功(這如同炒股一樣,股票火爆時的帳面資產是靠不住的)。
實際上,由於安史之亂,不僅初唐和盛唐時期開拓的國土全部丟失,連漢隋等朝開疆之地也一併丟失。唐朝立國之策失誤,造成宋代立國困局終其始終。這種歷史上的因果關係一直被人忽視,使得許多本該唐朝承擔的責任反而由宋代背負。隋唐時代,中國遭遇千載難縫好時機:其一,突厥內部的分裂嚴重削弱了突厥人的戰爭潛力和戰鬥意志;其二,經過長達兩百多年的分裂與戰亂,特別是北朝異族的殘暴統治,人心思定,民意思統。在這種有利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華夏民族的一個新的帝國時代。華夏民族進入了一個新的復興時期。如果採用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內修政治,外結友好。
文求治國之道,武求安邊之術。總結出類似賈誼之策、晁錯之謀、董仲舒之道這一類垂範後世的經典。那麼,唐代不僅給後代創造更多的文化遺產,還會使自己的國祚接近或超出漢代。然而,氣勢如虹的大唐,不僅沒有創造國祚的奇蹟,而且,它給百姓帶來的和平時期不僅不如漢代,不如宋代,甚至不如明代和清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統治這兩朝的皇帝,特別是隋煬帝和唐太宗,對疆域都有很強烈的進取心。大抵兩位帝王都得國不正,急需建立奇功來自解。所以並不打算遵守中國古代傳統的安邊策略:愛民攘夷(『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西周以此國策安邊而有三百五十餘年國運,可見這一策略十分有效。同樣,有很多著名的歷史悲劇恰恰就是違背了這一古訓。申侯犯規,子帶破戒,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國都焚毀,幽王被殺,西周覆滅,東周危殆。三國魏晉,胡人歸附,皆安置於都城附近,江統勸出塞外,晉武帝竟不准,武帝死後沒有幾年,終致彌天大禍。
西晉滅國,中原故土,竟成胡人的天下;華夏衣冠,不得不退守江南。殷鑑不遠,以太宗的神武聖明,本來對夷夏如何相處,該有清醒的認識,然而,有着胡人血統的隋唐皇帝(唐高祖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兄)本沒有多少夷夏之防,加上隋煬帝和唐太宗又都是好大喜功之人,對於四夷遠服,樂得照單全收,並且安置於河南以示天恩浩蕩(匈奴舊地),使處京畿附近。
關於唐王朝這方面的國策,在貞觀朝內部也存在爭議,當時並不是沒有有識之士,實際上,魏徵就是一個正確代表。在《貞觀政要》的卷九里,有明確的記載。貞觀四年,李靖擊敗突厥頡利部,其部多來歸降。太宗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溫彥博議:「請於河南處之。准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太宗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