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着,就是針尖對麥芒了?
我不由得心頭一震:這位魏基立魏大哥,一向就不喜歡看人臉色的。這語氣,頗為強硬啊!只是,只是對方,對方未必就是——
這樣想着,下意識地,我將自己的目光,轉向那領頭的短須將軍。
在這大白天裏,我自然看得很清楚。其實,他應該是和魏基立一般年紀,比驛站上的那位林大哥,也要小一兩歲。至於為甚麼要留着短須,多半只是因為,民間常有「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說法,於是,為了更好地統領手下,他就煞有其事地留起短須,以增強自己的威儀感。大致說來,就有點故作老成之嫌。
只可惜,在這一刻,即將要領教他的威儀感的,多半就是我和魏基立了。
果然,那短須將軍也是極為強勢,「唰——」的一聲,長劍出鞘!緊接着,也是斬釘截鐵地說道:「末將奉勸兩位,軍令如山,只要膽敢走到那溪邊,末將及手下兄弟,就只能視之為武力沖關了——」
隨即,「嚯嚯」數聲之後,隨從的那些士兵,或戈矛在手,或軍刀在握,或拈弓搭箭,各執兵刃,嚴陣以待。
原來,他這長劍出鞘,就是武力護關的信號了!
魏基立下意識地後退了兩步,然後,神情自若,冷冷地打量起兩三丈開外的這些將士來。
此前,我並不曾見過如此的陣仗,只好下意識地順勢後撤了幾步,皺了皺眉頭,靜觀其變。
然而,這一刻,我們只是稍加後撤,並沒有立即轉身離去。
那短須將軍及其手下,大概是看到對方並不曾離開,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於是,為了防止我們「武力闖關」,就依然保持着不惜一戰的陣型。
再掃了幾眼之後,我看出一些端倪來了。
我方只有兩個人,而且都是手無寸鐵,要想衝過對方的武力阻攔,將是極為渺茫的。而對方呢,在那位將軍的長劍號令之下,每十人為一小隊,以短刀為進攻武器者,則左手持盾牌;而那些雙手握長矛者,身後則有兩三個同伴拈弓搭箭,以增強攻守力道。
一句話,他們進可攻退可守,已然是蓄勢待發。當然,由於那領頭將軍的長劍,尚未作出下砍的姿勢,這些士兵也就只能是佈陣迎戰而已,尚不曾展開攻勢。
剎那間,對於軍事上的「對峙」一詞,我有了直觀而真切的感受與認識。
下意識地瞄了一下自己的手心,早已是被汗漬浸濕,如珠欲流,我暗自心驚:哦,什麼叫「兵戎相見」,此前我只是書上看到或是耳邊聽說而已,此時此刻,總算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了!嗯,這些將士全副武裝,劍拔弩張,堪稱是陣容嚴整,先聲奪人了!
然而,他們所採取的,依然是守勢,並沒有隨即主動出擊。也就是說,事情似乎尚有轉圜的餘地。只是,魏基立偏偏就是個倔強之人,甚至,還有點偏激。那種脾氣,是十頭牛也拉不回的!哦,他多半是這樣想的,如果就此轉頭撤走,那就是顏面掃地了。
然而,如果不後撤,我方衝過去的機會,又有幾成呢?且不說那些士卒手裏的長矛大刀,只要那位將軍長劍向下一揮,亂箭齊發,轉眼間,我和魏大哥恐怕就會被射成刺蝟一般了!由此看來,武力闖關,是不現實的。
對方不讓我方過去,我方不願撤走,「敵我雙方」,就這樣對峙着了!
只是,這種僵持,又有多大意義呢?就是為了擺個姿勢,圖個好看?哦,那句話叫作「化干戈為玉帛」,眼前的這個場景,「干戈」倒是不乏,那麼, 那「玉帛」又何在呢?這些將士,戍守邊關,本來就是為了讓黎民百姓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無論如何,我和魏大哥,都不能先行動手……
暮春的陽光之下,雙方互不相讓,就這樣對峙着。
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差點兒就要失聲笑了出來:原來,那些將士是自東向西地佈防,此時此刻,那西斜的陽光,甚是耀眼,為此,他們的眼光,也難免要閃爍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