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楚國朝堂的局勢特別平和,完全沒有公孫勝歸楚之前那般,分裂成兩派,紛爭不斷。
自從公孫勝擔任楚國右尹之職後,跟在令尹和左尹身邊熟悉楚國的政務,也是盡心盡力,尤其是公孫勝的精明強幹,讓令尹子西和左尹子期的壓力頓時輕快了不少。
公孫勝表現出來的能力也贏得了朝堂很多卿大夫的褒獎。
都在傳言右尹公孫勝有賢臣的風範。
楚王宮,勤政殿。
「客卿入楚已經有一年了,不知卿可在楚國待得還習慣?」,熊章看着其對面的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問道。
這男子正是一年前在辯論會上大放異彩的子產門徒彌生,現任章華學宮法學院院長。
「臣這一年每日在學院之中對學子講述老師的思想,與諸多學子一起學習並探討法的理念,很多學子的言論都讓臣耳目一新,受益良多,實在喜不自勝」,彌生的神色頗為激動。
對於彌生在法學院的教學方法確實有所耳聞。
彌生除了日常講述子產的一些執政理念之外,更多的時候都是在與學院的學子共同探索對法的看法,期間也迸發出了讓彌生眼前一亮,甚至是讓其受益良多的思想。
尤其是孔子的學生,子夏。
這子夏雖然是禮學院的學生,但他對法也是非常有興趣,經常去法學院聽課,尤其是彌生讓學子自行闡述法治理念的時候,這子夏也是異常活躍。
「寡人對子產的執政思想也是頗為感興趣,不知道若是讓先生在楚國執政,卿以為該如何治理楚國呢?」熊章對彌生問道。
彌生在章華學宮教導學生一年的時間裏,似乎也洗盡鉛華,其身上的氣質也越發沉穩。
面對楚王熊章的問話,彌生沒有着急回答,反而慢慢的思考了一番,才說道:「臣以為,目前楚國有三弊,如果將這三弊祛除,楚國必將恢復到昔日霸主的地位,甚至還要超出。」
「楚國有哪三弊?」,熊章好奇問道。
彌生說道:「其一,商業不興,楚國境內河流眾多,但卻不能互通,兩地來往非常不便,所以楚國雖然物產豐富,但商賈不興,商賈不振,楚國錢糧難以流通,國力就會得不到發展。」
「其二,兵旅不振,楚國二十多年前兵敗於吳國,幾近滅國,現在雖然有六萬常備軍,但不論是士卒還是將領,都缺乏悍勇之氣,昭王二十七年,三萬大軍面對吳國的攻勢,不敢死戰,楚國上下都有懼吳之心,若是不能重新凝聚戰心,縱然是十萬楚軍,恐怕也不是吳國對手」。
熊章聽到這話,臉色也是顯得凝重,他知道楚軍戰力比不上吳國,但卻沒想到是軍心出了問題。
吳國恐懼症?
熊章心中有些生氣,吳楚之戰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楚人不僅沒有想着復仇,居然還患上了吳國恐懼症。
看看隔壁的越國,那可是全國上下攢着勁要向吳國復仇啊。
彌生沒有看熊章的臉色,繼續說道:「其三,楚國封君領主太多,這些人佔據了楚國大半的人口,一半的土地,平日在封地內作威作福,昔年吳軍破楚,各地封君不僅不能及時救援郢都,反而在遇到吳軍之時潰不成軍,封君領主已是楚國的病患,當除之,以集權」。
熊章大感意外的看了一眼彌生,對於彌生的論調他也是嚇了一跳。
楚國封君也不全是昏聵之輩,楚國郢都被吳軍攻破之後,也有不少封君在積極抵抗吳國的侵略,昭王復立楚國之時,也是依靠了那些封君的力量。
「封君乃是楚國的根本,減除封君,就如同自倔根基,楚國恐怕承受不住」,熊章說道。
「也不必減除,削弱即可,枝幹弱上一分,主幹就會強健一分」,彌生說道。
熊章對於楚國封君一直是有削藩的想法,但他一直不敢付諸行動,因為他怕有人清君側。
「不知
第43章 楚國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