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重生之嫡子心術最新章節!
明里是說服,暗裏是脅迫。文韜文丞相在北朝宗元皇帝初期,用權傾朝野隻手遮天來說並不為過。那時的宗元皇帝正直壯年,文韜只顧着鞏固朝中地位與自己榮耀,豈料宗元皇帝一夜之間竟暴斃而亡,死的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人的所料,連遺詔都不曾留下。
宗元皇帝一死,留下的問題當真讓滿朝文武打了個頭破血流。文韜縱然權傾朝野,但其中也不乏與之對立之人,文韜身為丞相定要拿出應當的魄力,排除異己終於讓劉赫登上了如今的皇位。那時的文韜雖大權在握,卻從未想過要控制這個國家,君就君臣就是臣,豈有本末倒置之理!?
從這一點來看,文韜暫時還可位列名臣的行列。
劉赫登基以後,文韜輔佐他一路走來,劉赫無不對他聽之順之,這一現象是讓文韜高興又失落。高興的是皇帝對他的聽從;失落的是他並不想將劉赫培養成一個傀儡皇帝,自己幕後操控。文韜是北朝頭一位連中三元的人,初期在北朝的名聲極好,為世人頌仰。然,年輕時的文韜長相清逸俊秀,眉眼中透着讀書仍該有的儒雅,試問這樣一個人,又怎會不注重自己的名聲呢。
要想名垂青史,可不是一個亂臣賊子可以擔綱的,這名頭來的太大,着實非他所願。文韜意識到這一點,便慢慢地開始放下手中的政權,滲透給了皇帝劉赫。文韜此舉並非糊塗之舉,他清楚地意識到前方說不定撲朔迷離,過河拆橋的歷史名例太多了,文韜以防成為下一座被拆的橋,他一方面向劉赫釋放手中權利,一方面開始鞏固文家勢力,以此作為牽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帝劉赫登基註定要在算計中開始,算計中結束。劉赫在拿到文韜所有放下的政權後,便不如從前那般聽從文韜所說的建議,如此一來,越發證明文韜是有先見之明的,乃不可多得謀士。
幸得文韜留的一手,這才不至於在皇帝拿到政權後將自己砍頭或者暗害,畢竟劉赫自己也明白,文韜的政權是自己上交的,衝着這一點劉赫還是猶豫了;另一方面,文家此時在朝中地位甚是鞏固,而文家兒女也已母儀天下,這是劉赫當初對文韜的承諾。
劉赫深深意識到此時並非是拔出文韜的最佳時機,以文韜現如今在北朝的忠臣良相的名聲來說,如果自己真向他動了手,豈不成了昏君?為了不讓文家一家獨大,劉赫開始逐步培育勢力,以此來牽制抗衡文家。
以至於北朝發展到今日,朝堂幾大勢力互不相讓,劉赫的置之不理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其實,譬如文韜這樣的謀士,或者有些頭腦的人都是明白的,皇帝這是在等待時機,伺機而動呢。
局勢已然形成了對立,再想退步不太可能了,退的一方除了死還是死,何不繼續下去。
有的人能聰明一世,亦有的聰明一陣後竟誤入了歧途。文韜當屬後者,年歲過半百的文韜開始變的老眼昏花頭腦不清,自從文皇后所生的太子慢慢長大,文韜便將自己的人生推向了一個誤區,縱使是後來文韜死去,他依舊沒明白,後來的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從所做的這些事情中得到些什麼呢?
文韜相對某些貪得無厭的人要知足的多,他僅僅想做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以此來讓後人對他歌功頌德,一代名相沒當成,反倒成了自己向來所不恥的亂臣賊子。然而,將這頂亂臣賊子的帽子扣在文韜頭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大北朝的新皇帝,以及站在他身邊的那位謀士。
這都是後話了,且看眼前。劉顯留了魏璟元作為伴讀,實際上是以魏璟元的性命做要挾,大有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此計策想的倒是妥帖,若是事成便可讓魏國淮心甘情願的歸順太子,若是不成,倒也無關緊要,全當給魏國淮個教訓罷了。
文韜與劉顯兩面出擊,今日早朝文韜以魏喬兒入軍營一事大做文章,同派黨羽紛紛參奏彈劾,說魏喬兒現在已經身為襄國皇子的王妃,此時歸國省親又入軍營,這其中必有蹊蹺,若皇上不予處置,萬萬不平復眾人心中疑慮。
皇帝劉赫覺着此事甚是有趣,面上肅殺嚴謹,實則心中抱了看戲的想法,他十分好奇着魏國淮會如何應對,看他這中庸之臣還能否繼續下去。抱着同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