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我就是回來看看最新章節!
1857年誕生的沃克斯豪爾、1877年誕生的羅孚、1904年誕生的勞斯萊斯、1919年誕生的賓利、1922年誕生的名爵、同年誕生的積架、1945年誕生的路虎、1947年誕生的路特斯、1959年誕生的MINI……
這一串耀眼的名字,堪稱汽車工業史上的一顆顆明珠。
而這些明珠,出生地都是英吉利。
但是,隨着輝煌不再,內憂外患。
這些明珠最終的歸宿,卻只能屈尊的選擇了寄生的方式。
二戰期間,英吉利作為戰勝國,本土工業遭受到的破壞很少。
所以,自那時起,英吉利的汽車工業,就迅速進入快車道,迎來了飛躍發展的黃金時期。
當時的英吉利政府,甚至對本國的汽車工業,實施了高關稅保護,讓它獨立於歐共體之外。
1955年,它們的汽車產量,高達120萬輛,成為歐洲首個破百萬的國家。
其規模僅次於美利堅。
那個時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德系、和系的事兒。
轉折點的出現,在於福特T型車的上市。
福特憑藉着流水線的生產,讓汽車從貴族玩具,徹底變成了普通的交通工具,從而一舉改變了汽車行業的世界格局。
然而,英吉利汽車卻沒有做出什麼改變。
它們固執己見的,堅守着氣質上的高貴與矜持,以手工製作和無與倫比的材料,打造出一輛輛如藝術品一般存在的汽車。
而事實證明。
在市場商業化的大勢之前,所有阻力,只能淪為被碾壓的炮灰。
以至於整個英吉利的汽車工業,很快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而錯過了這個風口。
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乘風破浪的機遇。
它們只能作為墊腳石,眼睜睜看着德意志、美利堅以及大和騰飛的背影。
成於貴族,也敗於貴族。
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就是自1952年起,英吉利開始實行了分期付款賒銷政策。
但作為一個進口國,為了改善國際收支平衡,政府偏偏採取了降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限制國內需求、鼓勵出口的政策。
這也直接導致了英吉利汽車工業,在產能和研發上的停滯不前。
要知道,從1952年到1973年這20年間,這一法案修改的次數,高達18次,相當的令人不可思議。
這也致使各行業,根本摸不清國內需求的規律。
所以產量不敢提升,企業利潤得不到保障,進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1968年,英吉利的利蘭集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的。
直接由政府出面,組成了MG、羅孚、積架、凱旋、MINI、路虎等汽車公司的聯盟,涵蓋了轎車、卡車、巴士、商用車、跑車、SUV、特種車輛等業務。
足足有35個品牌之多。
但是,大形勢之下,利蘭公司也只能算是曇花一現。
其龐大的規模,也讓管理無限的複雜化,內部矛盾和衝突,反而加速了其衰落的進程。
1975年,瀕臨破產的利蘭公司,被政府收歸國有,並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但這家龐然大物,卻一直沒能實現盈利。
因為它自身糟糕的內部環境,以及臃腫腐化的管理機制,已經完全約束不了自身跌落深淵的趨勢。
1977年,蘭利公司選擇與本田合作,開始製造經濟型轎車。
卻不成想,直接丟掉了自己的品牌定位。
以至於到現在為止,英吉利的汽車工業,還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今年因為石油引發的經濟危機,讓整個英吉利的汽車工業,成了那個雪上加霜都不能形容其慘烈的窘迫境遇。
但是有句老話,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底蘊的
第四十六章 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