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張作霖和吳俊升駐足不肯向前,就是看到了革命軍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在1000-500米這個距離內屠殺着北洋軍二鎮三協四標。這確實是一場屠殺,北洋軍還沒有學會臥倒避彈的技能,依舊按照操典上的要求奔跑着。以步槍對射為基礎編制的操典註明,在這種情況下士兵應當加快前進,直接衝到敵軍的面前,迫使敵軍無法向你射擊。
在數千次訓練下,把操典印入骨髓的北洋將士,壓制着自己的恐懼向前快速奔跑,想要儘快跑完最後的這幾百米。不過人的體能還不及一匹馬,連騎兵都無法突破馬克沁重機槍組織起來的死亡之網,人又怎麼能夠打破這個奇蹟。
當王占元這邊反應過來,下令鳴金收兵的時候,第四標已經剩下不到1隊人了,傷亡超過三分之二。就算北洋第二鎮是北洋精銳中的精銳,也一樣承受不了這樣的傷亡,恐懼已經開始在軍中蔓延了。事實上除了北洋軍中的中高級軍官外,底層官兵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打這一仗。
哪怕北洋軍的士兵們再怎麼不關心時事,也能從街頭巷尾的談論中知道,革命黨人起來鬧事,一是因為朝廷出爾反爾要收回鐵路賣給洋人;二是滿人再一次欺騙了天下人,不禁沒有立憲的意思,還組建了一個皇族內閣。
雖然北洋軍軍紀嚴明,各級軍官各有依附關係,也算是一隻組織嚴密的近代軍隊了。但是既然袁世凱練兵的時候是存着練成私兵的念頭,那麼北洋軍士兵對於滿清朝廷的效忠之心就不會高。失去了對於滿人朝廷的效忠,民族主義自然就會在他們之中生長出來。
只不過北洋軍士兵大多為文盲,還沒有形成國家民族的概念,所以並不能很快的對甲午戰爭以來的各項割地賠款條約產生共鳴,認為這些恥辱也是加諸在自己身上的。他們還依舊抱着封建倫理的觀念,認為給與衣食者就是父母。既然袁大人是北洋軍的父母,自然大家就得聽袁大人的命令。
不過這種傳統的效忠之心,並不足以支持北洋軍將士進行這樣慘烈的激戰。即便平日裏再怎麼把「吃袁大人的飯,就要為袁大人賣命」的口號掛在嘴邊,也不等於可以驅使北洋將士這樣去送死。更何況,北洋上下此時都沒有確定,到底是要保朝廷,還是保袁大人復出。
要保朝廷,就應該傾盡全力去撲滅革命軍點燃的革命之火,而不是拖拖拉拉的在路上浪費時間。要保袁大人復出,那麼就不應該和革命軍悶頭就打,而是應當派人去說和一二,大家坐下來好好談,戰場上則應當互有默契。
北洋軍高層的首鼠兩端,實際上已經消磨了將士們的不少求戰之心。和二十鎮、三鎮這些叛軍的作戰,雖然輕易獲得了勝利,但也令不少北洋將士生起了驕嬌之氣,使得北洋軍過於鄙視了革命黨的戰鬥力。既然連二十鎮、三鎮這樣的新軍都不能打,那麼組建沒有多久的革命軍顯然更不可能強大到什麼地方去了。
一隻訓練有素,但卻不知道為誰而戰,且驕傲自滿的軍隊,在四平郊外的村莊圍攻戰中受到這樣的慘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特別是,革命軍除了大炮、騎兵不及北洋軍外,其他中、近距離武器的配置上,要比北洋軍完善的多。而且革命軍士兵從訓練的第一天起,就被納入了一個政治宣傳的體系之中,他們總是比北洋軍明白自己是為什麼而走上戰場的。
軍官的素質上,革命軍雖然不如北洋軍,但是政治委員加上士兵委員會,已經說明革命軍是按照現代軍隊的組織原則來建立的。這隻軍隊中雖然還存在着一些山頭主義,但像北洋軍這樣在軍中完全依賴於士兵對軍官的人身依附關係,低級軍官對高級軍官的私人效忠關係,在革命軍中是被嚴厲禁止的且批評的。
因此在戰鬥過程中,革命軍的軍令能夠貫徹到每一個士兵頭上,而不會出現指揮者在發出作戰命令時,還要考慮軍中各派系的平衡,不能只讓一派吃肉,另一派去啃骨頭。所以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田亞斌能夠立刻修正錯誤,從兩翼部隊抽調人員把受到損失的部隊替換下來,在交戰中進行調整防禦。
但是當北洋二鎮三協第四標退下之後,王占元根本組織不起第二次進攻。作為預備隊的第五標,大多數軍官都認為應當
第2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