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張謇身為中華民國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卻一般不在北京辦公,而是常年居住於南通。畢竟這裏不僅有他一手創辦的大生紗廠,還有着許多親朋好友。對他來說,公職更像是一個掛名,而不是一份真正的職業。
和農商總長和水利總長兩個職務相比,他更看重兩淮鹽政使和導淮局督辦這兩個職位,畢竟前兩者只是虛名,而後兩者卻帶給了他相當大的實利。
比如兩淮鹽政使這個南京國民政府給他的頭銜,讓他幾乎拿下了兩淮鹽業最為豐厚的利益,這當然比什麼農商總長要值錢的多,北京政府財政匱乏,除了袁世凱重視的外交和軍事外,其他部門幾乎常年處於財政赤字之中。這個農商總長也不過就是一個空頭名號,張謇如果不自家往裏貼錢,幾乎就什麼都幹不了。
而水利總長也是如此,不要說現在的北京政府,就是過去的滿清朝廷都知道,治國首要之事就是興修水利。不過國庫空空如也,張謇哪裏拿的出錢來給地方興修水利?而沒有錢撥給地方,地方上自然也就無視中央發佈的政策命令了。
說起來,這個水利總長還不及他另一個頭銜導淮局督辦更值得蘇北民眾尊敬,畢竟前者什麼都給不了,而後者卻有可能讓蘇北民眾減輕淮河帶給他們的損害。
自從1855年黃河北徙後,淮河同沂沭泗水系的入海通道就被廢黃河給阻斷了。而淮河通往長江的入江通道也是斷斷續續,因此每到夏秋汛期,淮河下游就是洪水橫流,下遊民眾幾乎無法生活下去了。
因此從清末開始,治理淮河,或者說把淮水引入大海或長江,就成為了蘇北、安徽一帶民眾最為迫切的需求。只是清末政局動盪,對於這種大型水利工程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等到了民國,江蘇士紳民眾不免對新政府寄託了新的希望,而不管是孫中山宣揚的建國方略,還是袁世凱的鼓勵實業等政策,無不展示了對於民生事業的重視。
只是,不管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對於民生的關注也都停留在口頭上,他們手中要是真有了幾個錢,也是先謀劃着購買武器招兵買馬,而不是拿出來興辦水利工程。
作為本省士紳領袖的張謇,自然是要比孫、袁兩人對家鄉的事業熱情的多。畢竟導淮工程還是有利可圖的,先不說導淮工程完成之後,1400萬畝耕地至少有五分之一成為水澆地,另外五分之四的耕地也不必再受旱澇災害的影響,每年光是增產的糧食就至少超過了800萬元。
此外淮河下游一旦治理完成,洪水退去後至少能夠獲得100萬畝的上田和76萬畝的中田,按照上田50元每畝,中田30元每畝的價格,光是這些公地就價值7、8千萬元了。更不必提,淮河治理完成後,每年對於航運利益的增加,也不會少於750萬元。
因此,這顯然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導淮局督辦的名頭,自然也就比華而不實的水利總長,更得張謇看重了。只是,作為江蘇士紳和實業界的領袖,張謇固然可以帶領江蘇士紳抵抗南京或北京國民政府對於地方事務的插手,可蘇北的士紳民眾也對他這個蘇南士紳領袖提防的很。
因此即便他好不容易同美國公使達成了協議,向美國紅十字會借款2000萬美元興修淮河,可是蘇北的士紳們還是硬生生的把這件事給攪黃了。雖然歐洲爆發和美國政府插手借款協議太過深入,使得芮恩施公使認為這有可能損壞中國民眾對於美國政府的印象,讓他對於該項工程失去了興趣,最終導致該項目不了了之。
但是在張謇看來,蘇北士紳太過顧及自己的利益,對於該工程的不斷阻擾,才是讓美國人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畢竟美國人正數億數億的向歐洲貸款,又怎麼會拿不出2000萬美元呢?
想到這裏張謇就感到惋惜不已,不過現在更讓他感到不舒服的,還是革命委員會。自從革命委員會打着清算辮子軍的名義進入魯南、蘇北之後,不管是隴海路的修建工程還是導淮工程都落入了革命委員會的手裏,他這個兩淮鹽政使和導淮局督辦已經管不到蘇北的事務了。
張謇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的不滿,雖說去歲革命委員會擊退了日本人,從而給國民大漲了志氣,因此他
第7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