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被停職的沙皇軍官,讓他們以軍事專家的身份指揮部隊,重建前線和後方的部隊。
還有就是,托洛茨基在社會主義者中良好的聲譽,不僅僅黨內的越飛等人推薦了他,黨外的不少人也認為,只有托洛茨基才能把當前渙散的軍隊重新建設成,一支能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武力。
至於對斯大林的任命,主要還是為了保障北部地區的糧食供應。俄羅斯帝國的主要糧食產地,主要在波蘭、烏克蘭、頓河流域及北高加索、西西伯利亞等地了。現在波蘭和烏克蘭已經從俄羅斯的疆域中劃分了出去,頓河流域在哥薩克的控制下,也就剩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了。
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大約是俄國景色最為秀麗的地區了,普希金有首詩歌描述過這裏,「這裏,烏雲在我腳下俯順地飄逸,透過烏雲,我聽見喧響的瀑布,崢嶸赤裸的層巒在雲下聳立,下面則是枯索的苔蘚和灌木,再往下看,已經是翳翳的林蔭,小鳥在鳴囀,群鹿在奔馳…」
而北高加索屬於盆地和山前平原的地形,在多年的開發之下,這裏成為了除頓河地區之外的南方最大的農業區。北部的城市每月大約要消耗27萬噸,一年就是約330萬噸糧食的需求,北高加索地區至少可以提供150萬噸以上的糧食。
接下來就是西西伯利亞的南部地區了,這裏大約出產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70%的穀物。拜斯托雷平改革所賜,1897年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登記人口為543.8萬人,但是到了1914年,這一地區的人口登記數就達到了962.5萬人。
雖然這些新移民在登記之後也有跑路的,但是留下的移民給西伯利亞地區帶來了勞動力、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資本,從而使得西伯利亞地區的糧食產量不斷上升。哪怕在大戰期間,歐俄地區的糧食產量在下降,這一地區的糧食產量也依然在上升,1917年西伯利亞地區的穀物產量佔了全國產量的17%;而北高加索則是8%,這裏已然成為了俄國的新糧食產區。
由於有着革命委員會提供的火車機車、貨車和工業品,使得擊退了奧倫堡哥薩克匪幫的蘇維埃政權從本地收購了將近200萬噸糧食,極大的緩解了北部地區的糧食危機。
於是,控制住南西西伯利亞地區,然後進軍察里津,控制住北高加索的糧食產區,就成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的當務之急。只要有了糧食,蘇維埃就能恢復城市裏的秩序和重建經濟,並為組建紅軍打好物質基礎,沒有糧食,蘇維埃就什麼都不能做。
應該來說,在德國人撕破臉發動進攻之前,蘇維埃俄國的整體形勢正在好轉。東面伏龍芝打敗了奧倫堡的哥薩克叛軍,又壓制住了西伯利亞州議會的異動,使得來自遠東的物資和西伯利亞的糧食可以暢通無阻的運往莫斯科。
南方,烏克蘭蘇維埃的建立,並在赤衛隊的支持下擊敗了基輔的中央拉達,眼看着就要重新控制住烏克蘭這處俄羅斯的糧倉了。而1月20日頓河北部的貧苦哥薩克自行建立了軍事革命委員會,並同蘇維埃委派的赤衛隊一起進攻頓河軍政府。
卡列金自殺之後,2月22日西韋爾斯的赤衛隊進入羅斯托夫,2月25日V.S.戈盧博夫的哥薩克革命軍事委員會部隊進入了新切爾卡斯克。頓河克魯格主席沃諾西諾夫和阿塔曼納扎羅夫在3月3日作為反革命領導人被處決。至此,舊頓河哥薩克政府極其武裝力量完全覆滅了,而南俄志願軍也逃亡了。
但是,隨着德國人發起了對於蘇維埃俄國的進攻,而前線又一潰千里的時候,剛剛樹立起了一點威望的蘇維埃政權,頓時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原本已經屈膝服從的反革命分子,在聽到德國人進攻的消息之後,頓時又活躍了起來。
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許多舊貴族和舊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都投靠了德國人,試圖利用德國人的力量打倒蘇維埃。蘇維埃首先從烏克蘭和芬蘭退卻了,承認了烏克蘭和芬蘭的獨立。
於此同時,蘇維埃所依賴的赤衛隊也出現了問題,這些以革命工人、農民、士兵組成的赤衛隊,從本質上來說更接近民兵,他們完全是依靠自己的革命熱情而不是軍事組織的紀律性在作戰。當他們看到敵人潰退時,就會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