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戰爭已經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這是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向德國人宣佈,蘇維埃俄國不接受德國提出的和平條件,但是也不打算繼續和同盟國交戰,將自行從前線撤離軍隊時的心情寫照。
在和平談判期間,托洛茨基往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彼得格勒之間時,他曾經勸說過一位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駐前線代表,要求他鼓動士兵支持代表團簽訂一份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條約。不過這位前線代表卻誠實的回答道:「根本不行,我們不可能再回戰壕里,他們不會理解我們。還會說我們像克倫斯基一樣在繼續欺騙他們…」
從那時開始,一直堅持要等待下去,拒絕和德國簽訂苛刻的和平條約,直到德國內部爆發革命的托洛茨基開始動搖了。他意識到列寧的預見是正確的,和平,無論如何也要和平!否則前線的士兵就會拋棄蘇維埃,就像他們拋棄了臨時政府那樣的快速。
但是,布哈林等一些「革命戰爭論」的支持者卻並不這麼看。他們堅定的相信,只要繼續戰鬥下去,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軍隊也會如俄國軍隊一樣爆發革命,最終成為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支持者。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這樣認為,德國革命比俄國革命重要的多,如果德國革命需要俄國革命的滅亡,那麼俄國革命就應該滅亡。
最後則是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等一些社會主義者,他們堅決反對簽OTg2NTc=訂這樣一項條件苛刻的和平條約,賠款也就算了,但是把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也一併獨立出去,這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的革命後的俄國。
在布爾什維克黨內,至少在黨的領導者當中,堅決反對和約的人數始終佔據了多數,其中又以提出革命戰爭口號的左派共產主義集團情緒最為激烈。
不過隨着德國人重新發起進攻,特別是德軍在芬蘭的登陸直接威脅到彼得格勒安全的時候,有些委員終於清醒了過來。為了避免在蘇維埃政權的死刑判決書上簽名,最終他們同意了和德國簽署和約。
只是孟什維克、左翼社會革命黨等依舊堅定的反對和約,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約簽署之後不久,他們選擇退出了人民委員會。
於是乎,在和約簽訂之後,不管是「左派共產主義集團」,還是在英法支持下的自由主義者,都對列寧派發起了輿論上的進攻。
列寧對此作出了兩個應對,第一是以德軍對於彼得格勒的威脅為理由,提出了把蘇維埃政權遷往莫斯科;第二則是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把黨名從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改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左派共產主義集團」為了堅持自己的理念自然不能跟隨人民委員會逃亡到莫斯科去,而莫斯科蘇維埃雖然同樣是反對簽訂和約的,但是作為地方蘇維埃成員,他們顯然是不能和列寧、斯維爾德洛夫這些老布爾什維克對抗的。
至於黨名的變更,也是為了徹底同孟什維克分隔開去。底層的民眾很難區分佈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的區別,畢竟兩者都冠名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但是十月革命之後,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大到兩個派系幾乎到了針鋒相對的地步。
在這樣的形勢下,孟什維克利用俄國社會民主工党進行的宣傳,最終往往會被誤認為是布爾什維克的主張,因此許多地方上的農民因為生活圈子較為封閉,分辨不出什麼是孟什維克的主張,什麼是布爾什維克的主張,最終就把布爾什維克當成了出爾反爾的騙子。
黨名做出了變更後,俄共(布)再發表什麼主張,也就不會被民眾所誤認了。隨着人民委員會遷移到莫斯科,列寧很快就做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任命托洛茨基為陸海軍人民委員並同時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一個是委派斯大林南下收編並組建東方面軍。
對於托洛茨基的任命,不僅僅考慮了其在江浙湖漢北前沙俄軍隊中的影響力。十月革命爆發時,作為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袖,正是托洛茨基說服了彼得格勒周邊的駐軍按兵不動;之後又是他出面保護了一批軍官沒有受到審判;而為了抵抗德軍發起的進攻,又是托洛茨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