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最新章節!
禮部尚書李至剛確實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
能讓堂堂一部尚書,這種中樞頂級大佬被送進詔獄,事情當然不簡單。
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夏原吉給姜星火細細講了,其中錯綜複雜的利害糾葛,讓姜星火都有些為之側目最要緊的是,這件事究其根本其實跟姜星火是脫不開干係的。
李至剛這上半年本來還是很風光的,因為如之前所述,他接了個大活——操辦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忌辰。
這是永樂元年最重要的廟堂活動,沒有之一。
李至剛若是安心去辦這件事,沒人敢動他,但偏偏所有人都知道,李尚書是個不太能閒得住的人,對其他事情,哪怕跟他的本職工作無關,他也得發表點意見。
大佬也是人,說的通俗點,李尚書比較喜歡蹭熱度顯自己。
顯然李尚書完全沒有汲取洪武朝、建文朝兩次入獄的經驗教訓,在嘗到提議將北平府改為北京順天府的甜頭後,又開始故態萌發揣測上意了起來。
而這件事的起因,是姜星火當初關於「輿戰三策」的後續,也就是永樂帝試圖以御史來鉗制言路,為變法革新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永樂帝座下有一鷹一犬,這裏面的「鷹」,也就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瑛,自然是幹這件事最好用的工具人。
陳瑛剛提了左副都御史,手下缺兵少將,正好最近在國師祈雨過後,國子監裏面輿論分為了不同的幾個派別,吵得還挺凶,於是他向永樂帝請命,從國子監里挑點人來做御史,充當馬前卒。
對於這種事,永樂帝自無不可。
陳瑛選了監生孔復、楊鈍、張文明、李時秀、蔣彥祿、歐彥貴、何器、劉先等八人,直接提拔為為監察御史,然後又湊了原有的八個御史,把兩京十四布政使司(建文四年拆分新增了黃淮布政使司)的人手湊夠了,命手下的監察御史們分別前往巡視,重點監控輿論。
永樂帝很重視這件事,因為自從找一堆宿儒修了《永樂大典》/《大明百科全書》以後,罵他的人明顯少了,所以本着讓所有噴子都閉嘴的念想,朱棣親自見了這些即將被派出去監控輿論的御史們。
陛辭的時候,朱棣說的挺情真意切的:「朕乃君父,百姓皆是赤子,父母於赤子,先寒而備之衣,先飢而備之食,適其溫飽之宜,避溫就燥以處之,無所不盡其心,人主為民,父母理亦當然。朕居深宮,一飲一食未嘗不念及軍民,然在下之情,不能周知,爾等為朝廷耳目,其往用心咨訪,但有有司不言者,悉具奏來,軍民之間,何利當興,何弊當革者,亦悉以聞。」
事情到目前為止,尚未失控,最多是國子監的監生們,看到陳瑛提拔的都是支持變法的同學,心裏有些忿忿不平,說些怪話罷了,也倒也沒什麼.眼紅嫉妒別人的崛起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原本大家都是同學,憑什麼你一飛沖天直接進都察院當官,從此以後在內居家是嬌妻美妾享受自在、在外出巡是儀仗開道威風凜凜?
但是這時候李尚書坐不住了。
每天忙到半夜才回家的他,某天晚上仍不忘喝點小酒,然後挑燈夜戰揮毫潑墨,寫了一封二百五十五個字的小作文蹭熱度。
「論道經邦,必求賢才,興利除害,必開言路,昔高皇帝勵精圖治,聽納無遺,三十年間,化行俗美,皇上即位以來,悉遵成憲,廣開言路,博採群謀,凡有可行,無不聽納。
然無知小人,往往假此為名,或搜求細事,鉗制諸司,或懷挾私譬,陷害良善,或妄稱奏訴,躲避差搖,或馳騁小才,希求進用,甚者無稽泛言,煩瀆聖德,雖稱興利除害,其實假公營私。
誠宜榜示天下,果有益國便民之事,雖百工技藝之人,皆許具實陳奏,若官吏人等貪污、顛倒曲直、酷虐良善,及婚姻、田土、軍役等事,必命自下而上陳告,若有假以實封建言,暮越上司,徑赴朝廷干冒者,治以重罪。」
——這下壞了!犯眾怒了!
李尚書本來是想蹭個熱度,結果開團沖的太猛,把自己陷進去了,回頭一看,隊友一個敢跟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