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最新章節!
明軍重創韃靼部,橫掃漠北三千里的軍威,深深地震撼了瓦剌部和兀良哈部。
而隨着大明的一系列舉動,大明北部邊境的地緣局勢也開始產生了劇烈而深遠的變化。
塞外,大明建立了管轄內遷韃靼諸部的斡難河衛,並在在海剌兒河最南邊設立的海剌兒千戶所,恢復了亦集乃舊城、鎮番衛等衛所和寨堡,以開平衛為核心,構築了漠南緩衝區,極大地拓展了大明的戰略空間,讓北京不再直接暴露於蒙古人的攻擊範圍內。
同時永樂二年末,瓦剌諸部聯合派遣使者來到北京請求永樂帝的冊封。
明廷封瓦剌馬哈木、太平及把禿孛羅為王,馬哈木為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太平為金紫光祿大夫、賢義王;把禿孛羅為金紫光祿大夫、安樂王。
這裏隱含了朱棣相當的政治考量,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韃靼部與瓦剌部有什麼區別,認為他們都是蒙古人,但實際上,兩者的淵源完全不同。
「韃靼」這個詞,不是這些繼承了北元法統的人的自稱,而是大明在官方口徑中賦予對方的,指的是「跟着元順帝從大都逃出來,並且一路向北遷徙的漢地蒙古人和漠南蒙古人」,對於韃靼人自己來說,他們依舊稱自己是元人,並且因其大汗為元室後裔而被視為元室正統。
而大明的這種文字遊戲的涵義也不難猜到,以此明示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元朝已經滅亡了,既然如此,那麼這些人自然也就成了蠻夷,成了化外野人,失去了對中原的正統法理訴求。
也就是說,韃靼人其實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跟着元順帝跑路的漢地蒙古人和少量漢人,另一部分則是在漠南放牧被北元收編的漠南蒙古人。
而「瓦剌」,則是指的由「斡亦剌」這個古老的部落匯合一些森林民發展而成的一個漠西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在十三世紀以前原本生活在葉尼塞河上游一帶的廣大森林地區,而在金朝的時候,斡亦剌人為爭奪林地和狩獵場所,西遷至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爾河(今木倫河)至華克木河上游錫什錫德河一帶。
成吉思汗稱汗的第二年,斡亦剌部主動歸順成吉思汗,成為了蒙古帝國的早期股東,並幫助其收服十餘個東方的林中部落,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與嘉獎,在斡亦剌地區建立千百戶制,任命斡亦剌氏族貴族為千百戶長,逐級分封部落領地,斡亦剌社會由此開始逐漸向早期封建制轉化,元朝建立以後,斡亦剌部在名義上歸屬於元朝的嶺北行省管轄,實際上處於自治的狀態。
而在姜星火前世,到了帶清的時候,瓦剌部就演變成了衛特拉蒙古,這個就比較出名了,因為衛拉特蒙古是由四大部族構成的,也就是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這都是被人耳熟能詳的歷史名詞。
不過現在是明初,瓦剌依舊盤踞在大漠的西邊,與明朝沒什麼來往,也沒什麼恩怨。
與明朝有恩怨的是過去有大缺大德的北元,而韃靼部繼承了北元的主體,包括其軍隊,也就是太師阿魯台的嫡系部隊,所以明朝對於這些蒙古部落聯盟,最仇視也是最想乾的,就是韃靼部,如果大明不集中力量先把韃靼部干垮,那麼只要帖木兒的遠征大軍一到,韃靼部肯定全體出動,控弦之士十餘萬南下牧馬直逼舊都。
而瓦剌部在自己的漠西地盤待了好幾百年沒挪窩了,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地緣環境變動,他們也不會來打明朝.道理很簡單,現在韃靼部南下能直接打到北京,但瓦剌部南下,面對他們的是甘肅和寧夏,那裏明朝只有幾萬人守着城池寨堡,基本全是軍戶,不僅搶不到什麼,而且硬啃還容易把牙給啃崩,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買賣。
至於為什麼後來瓦剌跟大明在「大同-宣府-北京」沿線打了土木堡之戰,則是因為朱棣把韃靼部打的太狠,韃靼部徹底衰落。
這裏不得不提一件事,那就是在姜星火前世,朱棣駕崩後,後繼的朱高熾、朱瞻基是如何處理外部問題的。
除了放棄安南,放棄舊港宣慰司等南洋經略,對三宣六慰的麓川宣慰使思任發侵奪南甸、騰衝等處地方置之不理致使後來的緬甸王朝做大、放棄開平衛北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