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 完美實現權力過渡
國家平定後,趙匡胤和歷朝歷代幾乎所有的君主一樣,對那些曾陪他打江山的兄弟頗為忌憚。
不過和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不同的是,趙匡胤採用了非常聰明的一招,那就是歷史上着名的「杯酒釋兵權」。
這天,趙匡胤將手握大權的將領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人留下喝酒。
席間突然說:我能坐上皇位,諸位功不可沒,但我這皇帝當得並不開心,沒有一日睡過好覺。
部下大驚失色,趕忙詢問原因。】
【趙匡胤就說:誰不想要富貴?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將黃袍披在了你們身上,你們又該當如何呢。
石守信等人急忙下跪表忠心,趙匡胤就趁勢說,不如諸位愛卿就上交兵權,回家享福去吧。
第二日,一眾大將紛紛上交兵符,極力請辭。
趙匡胤假意挽留,之後就下旨將他們分封到偏遠地方,
賜予大批金銀珠寶,富貴一生,安享晚年。
為了避免再重蹈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征戰,趙匡胤開始施行重文輕武策略,文臣手握大權,武將逐步被邊緣化。】
看着天幕,聊天群里的劉邦率先忍不住了。
--劉邦:「什麼!還能這樣操作!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老劉啊!咱倆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秦始皇嬴政:「哼,朕一統六國,靠的是絕對的權威與鐵血手段,然則治國理政,非兵權一事可論。但若真有威脅,朕亦不手軟。」
--漢武帝劉徹:「兵權之事,確是帝王心術之一。然朕更傾向於恩威並施,推恩令下,諸侯亦無兵可叛。但若遇大不敬者,自當嚴懲不貸。」
--唐太宗李世民:「朕雖起兵反隋,但登基後深知權力集中之重要。杯酒釋兵權,確是妙計,既保江山穩固,又顯帝王仁德。然直接殺功臣,亦非不可,視其忠誠與否。」
--武則天:「女子為帝,更需智慧與手腕。若以酒宴化干戈,自是上策,但若有人圖謀不軌,本宮亦不會心慈手軟。」
--宋太祖趙匡胤(在天幕中顯現,微笑):「諸位言之有理,然時勢不同,策略亦異。吾以杯酒釋兵權,實乃顧全大局,保全功臣性命,亦穩固朝綱。」
--明太祖朱元璋:「老趙啊,你這一招確實高明,咱們那會兒要是知道這招,興許能少些殺戮。但咱也是時勢所迫,不殺不足以震懾群臣。」
--康熙帝玄燁:「朕以為,治國之道在於平衡。既需武將保疆土,亦需文臣安社稷。杯酒釋兵權,既不失仁義,又穩住了朝局,實為高招。」
--乾隆帝弘曆:「皇祖聖明,乾隆朝亦秉持此道,重用能臣,恩威並施,方有盛世之景。」
--漢武帝劉秀:「光武中興,亦非易事。兵權雖重,然人心向背更為關鍵。吾以仁德治天下,亦未嘗不可化解兵權之患。」
--隋文帝楊堅:「朕一統南北,靠的是智慧與策略。若遇功臣驕橫,自有辦法應對,杯酒釋兵權,不失為一種智慧。」
--唐高宗李治:「父皇與武后皆英明,朕亦受益匪淺。杯酒釋兵權,既能保全功臣,又能鞏固皇權,實為良策。」
--武則天(再次發言):「朕以為,關鍵在於帝王之心。心慈則兵權可釋,心狠則功臣難逃。然治國非兒戲,需審時度勢。」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朕在位期間,推行密折制度,加強皇權。至於兵權,亦需掌控得當,但殺戮非上策,應以智取。」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草原之上,強者為尊。然治國理政,亦需智慧。杯酒釋兵權,或許更適合中原王朝。」
--元世祖忽必烈:「我大元以武立國,但治國亦需文治。兵權之事,需妥善安排,以防
第 201 章 溥儀?杯酒釋兵權?那也要有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