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怒斥在群聊中迴蕩,帶着一股不容忽視的威嚴,讓原本嬉笑的氣氛瞬間凝固。
劉禪自知失言,連忙賠笑道:「漢武陛下息怒,臣不過隨口一說,絕無冒犯之意。」
胡亥見狀,也趕緊打圓場:「哈哈,大家不過是開個玩笑,何必當真呢?漢武帝陛下雄才大略,自是非同凡響。」
漢武帝冷哼一聲,但並未繼續追究,轉而將話題拉回正軌:
「朕的私事,自會處理得當。今日所議,乃是關乎國家興亡的大事。朕之所以重用衛青,不僅因他乃朕之親眷,更因他確有將才,能為我大漢開疆拓土。」
朱元璋點頭贊同:「此言有理,用人當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我大明開國之初,亦是廣開才路,方能成就一番霸業。」
話題至此,帝王們紛紛陷入了沉思,各自回想着自己治國理政的點滴,仿佛跨越時空的界限,共同探討着帝王之道的真諦。
唐太宗李世民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漢武帝與朕,雖時代不同,但治國理念卻有相通之處。朕在位期間,亦曾重用李靖、李積等名將,北擊突厥,西征高昌,皆因他們才能出眾,堪當大任。然,戰爭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漢武帝與朕,皆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而考慮。」
秦始皇聞言,微微頷首,語氣中帶着幾分滄桑:「朕以武力一統六國,深知戰爭之殘酷。然,為了大一統的和平與穩定,有些犧牲是在所難免的。漢武帝此舉,雖有冒險,卻也是為了漢朝的長治久安。」
溥儀聽着眾位前輩的議論,心中感慨萬千。他雖為末代皇帝,但亦有着對國家的深深眷戀與責任感。
他輕聲說道:「諸位陛下所言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雖無力回天,但亦願為後世子孫留下些許警醒與借鑑。」
此時,群聊中突然響起了一陣清脆的提示音,天幕再次顯現,將眾人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天幕顯示: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嶄露頭角,為大漢帝國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戰爭的勝利並非一蹴而就,背後是無數將士的犧牲與努力。
同時,漢武帝也深知戰爭的代價,因此在取得一定成果後,開始注重內政建設,加強中央集權,推動文化繁榮,使得漢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看着天幕上的文字,帝王們紛紛陷入了沉思。
他們或許有着不同的治國理念與手段,但都有着對國家的深愛與責任。
在這一刻,他們仿佛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共同感受到了那份屬於帝王的榮耀與艱辛。
崇禎皇帝長嘆一聲,打破了沉默:「若朕當年能有如此英明神武的將領輔佐,或許真能改寫歷史。然,世事無常,悔之晚矣。」
康熙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朱由檢,歷史已成過往,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為後世子孫留下更好的基業。你我皆需努力,不負這帝王之名。」
乾隆皇帝則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人能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駕馭這輛車輪,讓它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漢武帝的成就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我們當以此為鑑,共同努力。」
崇禎:「滾你兩個大傻逼!老子知道大明後面是你們大清,氣的快上吊了,這狗日的李自成,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偌大的漢人江山,竟然讓韃子奪取了!朕恨啊!」
--劉禪:「艹!抱怨就抱怨,提朕幹啥!」
群聊中的氣氛因崇禎皇帝的突然爆發而驟變,一股壓抑與悲憤的情緒瀰漫開來。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面面相覷,顯然沒料到崇禎會如此失態。
康熙皇帝連忙解釋道:「朱由檢,你莫要誤會。我大清入主中原,實乃歷史大勢所趨,非一人一朝之力所能改變。朕與你,雖為不同朝代的帝王,但心中那份對國家的愛與責任卻是相通的。我們都
第 229 章 劉禪:誰在說我是阿斗我跟誰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