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日本,就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些混蛋不思報恩,反而害我們,必須嚴懲!」
「之前在法國的G5財長會議,日本財長竟然敢嘴硬,堅持不鬆口,去年我們對日本的逆差又創新高,他們賺走大量的美元,而不是將美元留在美國。」
「這些混蛋,他們買下了洛克菲勒中心,他們買下了時代廣場,他們買下了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一眾內閣成員對日本口誅筆伐,好似有什麼生死仇恨。
就在過去的一年,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了頂峰。
索尼公司宣佈,他們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這個代表着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築現在屬於日本人了。
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級住宅等不動產方面。
到了現在,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日本人在美國大量購買資產,尤其是購買那些如洛克菲勒中心、哥倫比亞影片公司這樣的影響巨大的企業資產,引起了美國社會的極大反響。
目睹本國眾多有影響的大公司、大產業轉而由日本人充當老闆,美國輿論驚呼,這簡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國,上一次是在珍珠港。
以至於現在美國人都在自嘲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傳來消息,日本人買走了自由女神像。
在『東芝事件』之前,美國輿論就對日本很不利,雖說有很多人認為,那些把資產賣給日本人的美國商人是唯利是圖的貪婪之輩,這些美國商人被批評目光短淺,為了賺錢不惜出賣美國的象徵,他們只關心自己當下的收入,而絲毫不關心國家未來的長久發展和經濟安全。
但是更多的美國人呼籲政府出面制止日本人的大肆購買,以確保美國的國家利益,還有人要求政府設法防止美國的房地產價格被不計成本的日本人不斷抬高。
總之,美國是一片哀嘆之聲。
美國人感到自己正在被咄咄逼人的日本趕下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
沒有被蘇聯打垮,反而要被自己養的狗給趕下霸主地位,自己的狗要翻身當主人,美國人如何甘心。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原本選情很不利的布殊,在競選對手示好日本的時候,抓住機會,展現對日強硬的姿態,獲取大量選民的支持,從而扭轉乾坤,擊敗了競爭對手,獲得大勝。
這種大勝,不僅僅體現在白宮寶座的角逐,更是體現在兩院的大戰!
布殊剛剛就職,沒想到『東芝事件』就爆發了,簡直是給他遞刀子。
現在布殊就要利用這把刀子,狠狠地要給小鬼子來一刀。
說起來,對於現在日本把美國企業打得節節敗退,布殊也是很看不懂。
說起兩國的貿易摩擦,不得不說起1955年日本向美國大量出口廉價襯衫引發第一次摩擦。1953年日本紡織領域出現產能過剩,產品滯銷貨物堆貨,美國成主要出口地,1955年引發美日貿易第一次抹茶,在美國的施壓下,日本紡織業自1956年1月對美棉織品出口實行自主限制。
隨後,在後面十年左右時間,日本大量出口鋼鐵與纖維行業到美國,使得雙方貿易摩擦逐漸升溫,手帕、鞋、陶瓷器、玩具等輕工業產品均不同程度的發生貿易摩擦。
只是當時貿易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屬於垂直貿易關係,尚未對美國構成明顯的競爭。
但是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日本成了資本主義世界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強國。
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日本經濟步入結構蕭條期,促使日本加快產業結構轉型,知識行業包括『集成電路技術、彩色電視機、汽車、數控機械』等,為70年代後期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家電、半導體、通信設備、汽車等產品的出口打得美國相關企業那是毫無招架之力,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不斷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