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
馬蹄踏着黃沙,來到豐安軍城外。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黃河,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李瑄來到了真正的邊塞,一股豪情壯志產生。
他的威名,必從這裏開始。
「來者何人?」
這時,一隊巡邏的騎兵執刀,飛奔至李瑄面前質問。
「新任豐安軍副使,李瑄。」
李瑄駐馬挺胸,向這一隊騎兵回復。
「有何憑證?」
這些騎兵看李瑄的眼神不對味,讓李瑄出示證明。
「敕牒在此,叫判官過來見我。」
李瑄拿出敕牒,向這隊騎兵吩咐。
豐安軍的構成,他已經了如指掌。
正常情況下,是軍使一人,副使二人,判官一人,推官兩人,典軍四人。
司兵、司騎、司胄、司倉、城防各一人。
衙將八名。
執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
斥候營內有一百名探馬,兩百匹馬匹。
還有一些輔助人員,雜役僕從。
八千豐安軍士兵,騎兵五百人,弩兵五百人,弓手一千人。
剩下六千名步兵中,有跳蕩軍五百。
唐初的時候,唐軍着甲率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盛唐大發展以後,正式軍隊的着甲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
着甲,指的是皮甲、鐵甲,沒有任何防禦的布甲,不被稱為甲冑。
鐵甲製作繁瑣,不可能人人都披鐵甲。
在豐安軍中,披鐵甲的除了最精銳的五百跳蕩軍,就是排兵佈陣最前列的五百陷陣士卒。
豐安軍的騎兵都是輕騎,所以只披輕甲。
而這些軍種,都分若干個隊。
每隊五十人,設押官一名統領,隊頭一名,副隊頭兩名,執旗手一名,副執旗手兩名,火長五名。
軍中各司其職,尊卑有序,涇渭分明。
「軍使賞功罰過,難道副使就不可以了嗎?」
見他們無動於衷,李瑄言語一厲。
他在決定調走陳回光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想要立威不容易。
雖然調走陳回光是錯誤的決定,但李瑄心裏一直有準備。
「是,將軍。」
巡邏騎兵不敢再怠慢。
軍令如山,特別是王忠嗣統帥朔方軍的時候,治軍極為嚴謹。不服從上級,重則可處死。
一騎入城稟告。
李瑄來到城下等候片刻,看見一名身穿布衣的男子快步出城。
此男子鬍鬚稀疏,看起來很儒雅,他就是豐安軍的判官,柳錫。
軍中判官多是文官出身,輔佐一軍將領,處理公務。
「豐安軍判官柳錫拜見將軍。」
柳錫見李瑄後,還沒有看敕牒,就先行禮。
「免禮吧!」
李瑄下馬,將敕牒交給柳錫,並出示魚符。
「將軍一路勞頓,請入軍城歇息。」
證明身份無誤後,柳錫向李瑄請道。
柳錫出自河東柳氏,開元二十四年進士及第。
他不是豐安軍那些只會意氣用事的粗人,明白李瑄所代表的是什麼。
李瑄年僅十六,就被皇帝任命為豐安軍副使,前途無量。
當初王忠嗣十八歲任代州別駕,不也是備受爭議嗎?
「我身為副使,要先拜見正使。請柳判官引我過去。」李瑄向柳錫要求道。
陳回光離開後,原本另一名的副使盧瑜,被任命為正使。
「將軍這邊請。」
柳錫以為李瑄會倚仗身份,瞧不起正使。現李瑄主動提出,柳錫懸着的心放下。
這幾日軍中傳李瑄一定是個紈絝子弟,目中無人。
寥寥幾語,柳錫發現李瑄氣度不凡,應該不是傳聞的那樣。
軍使府,在豐安軍城的東南。
傳話後,盧瑜讓李瑄進入。
第二十八章 新任軍使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