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一直緊繃着絲弦,使豪強沒有退路。天下豪強無不對大夫恨之入骨,一旦您拜相行使政令的時候,他們會狗急跳牆,裹挾無辜的百姓、佃戶謀反。如果您能松一松力道,給豪強一些希望。讓他們看到洗心革面的機會,他們最起碼會在您的治理下老老實實,不敢欺負百姓。」
「恕我直言,大夫殺死這麼多豪強,剩下的貌似都是清白的大族。一旦您離開河隴,丟掉權勢。新的豪強會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即便其他採訪使有決心對付豪強,但沒有大夫的剛烈,行大夫之事,必反噬其身。」
劉晏娓娓地向李瑄說道。
雖然不符合李瑄剛烈的性格,卻是為李瑄着想。
這樣下去,若李瑄拜相,豪強人人自危。
若李瑄下達某些對豪強不利的政令,豪強怕是會立刻群起反抗。
他們與大族聯合,說不定會迫使李隆基處死李瑄,再不濟會削去李瑄的職位。
「我何嘗不知道如此呢?周朝因好樂而亡,殷鑑不遠,如果任由這樣下去,怕又有悲劇出現。」
李瑄不想放過豪強,但劉晏說得有道理,在他沒有掌權之前,不能將豪強的路封死。
「豪強是國家的得利者,一般情況下,他們很難去造反。」
劉晏向李瑄說道。
「他們是不會造反。但百姓造反,和他們有直接的關係!」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但凡每天有一口糧食果腹,誰會冒着被殺頭的風險?
「大夫胸懷天下,屬下自愧不如。但我還是請大夫考慮一下,而非直接拿下豪強的族長。」
劉晏知道李瑄說得不錯。
富貴與家族榮辱結合起來,形成一面大網,網住芸芸眾生。
因為豪強和大族,甚至士族,都有聯姻關係。
這個時代信奉儒學士人很多,他們往往有風骨,不會幹那樣事情。
但大部分人選擇隨波逐流,被奢靡的風氣蒙蔽雙眼。
「劉判官說得對,最起碼在與吐蕃大戰的關鍵時刻,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李瑄最終採納劉晏的建議。
他讓劉晏傳喚在湟水城的豪強族長到節度使府衙。
對李瑄來說,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他入相的佈置,就與豪強有關。
但在入相的過程中,不去徹底激怒豪強,讓他有時間完成佈置。
或許劉晏說得不錯,鬆開一下,讓豪強喘口氣,較為穩妥的過度,以免出現難以預料的事情。
豪強族長得知李瑄召見,懷着忐忑地心情,來到節度使府衙。
這種大事,他們不想面見李瑄這個屠夫,但不親自來,又怕李瑄怪罪沒有誠意,只能咬牙前來。
豪強都知道李帥調離河隴資源,準備與吐蕃大戰。
以前他們希望李瑄戰死在沙場,或者敗給吐蕃,被聖人調走。
但一系列大戰後,豪強們放棄這個想法。
李瑄太能打了,兇惡的吐蕃,在李瑄面前接連慘敗。
他們已經不再去想李瑄會戰死沙場。
特別是敦煌大案以後,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造成河隴如今的局面。
議事的堂中,大小豪強的族長,坐得滿滿登登。
李瑄坐在上方,劉晏和劉單陪坐在李瑄旁邊。
議事堂的門前還有數十名神策衛,隨時會衝進來一樣。
李瑄看重眾豪強族長未開口,使他們如坐針氈,汗流浹背。
「諸位家產獲得不容易,為什麼會贈送如此多物品慰問軍隊呢?」
豪強族長拜見李瑄過後,氣氛凝固整整一刻鐘,李瑄才開口說道。
「從前邊境沒有平靜,卜式自願獻出家中財產;天下混亂,衛茲請求獻出自己的粟米。今蕃賊猖獗,屢侵我大唐,幸得將軍如天人般出世,收復九曲,一雪前恥。值此關鍵時刻,我等身為大族,自然要稍稍資助軍需,慰勞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