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劉晏和楊綰奉命來到多瑪的營帳。
李瑄與他們商議關於青海之地的發展計劃。
李瑄準備建立青海郡,治所在伏俟城。
河西走廊的祁連山以南,都屬於青海郡。
使青海郡與西平郡、張掖郡、酒泉郡、晉昌郡、敦煌郡、九曲郡相連。
青海郡西到香日德地區。
青海東北都是山地無人地帶。只是將其納入版圖,人跡罕至。即便如此,李瑄也準備將青海郡劃分十三縣。
將來一定是人口大郡。整個青海郡的面積,比河西走廊五郡加起來都大。
在九曲、臨洮黃河以南的大積石山,建立積石郡,囊括以前的通頰地區,建立籠絡城(今瑪沁縣)為治所。
如此,大唐就完美包圍白蘭羌。
以後白蘭羌不敢對大唐起絲毫異心。
最後就是柏海郡,建立河源、柏海等五縣,以柏海為治所。
正好遏制住蘇毗與吐蕃的聯繫之路。
實際上,蘇毗已經將吐蕃得罪死,背刺大唐的概率很低。只要有李瑄在,必然會有機會揮師邏些城。
李瑄又與劉晏、楊綰商議將吐谷渾、吐蕃、党項安置在青海哪個地方。
關於軍隊,需要重新調動。大唐隴右郡的防守區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李瑄上奏李隆基將赤水軍重新劃歸河西節度使。
因為回紇也是敵人,沒有赤水軍,河西太過薄弱。
另外,河西軍還可以直接出陽關、玉門關至西域。
最主要的是,沒必要將近十萬大軍,安置在九曲。
李瑄將哥舒翰的積石軍,安置在積石郡的籠絡城,將漠門軍也安置在積石郡,建立莫門軍城。
平夷守捉安置在洮陽郡。
九曲的武寧軍(鎮西軍改)、金天軍,暫且不動。
寧邊軍調遣到原為樹敦城的赤水城。
威勝軍調集到青海以南。
原本的寧邊軍城、威勝軍城荒廢,作為百姓之城。
九曲有武寧軍足夠。
隴右的白水軍調集到青海以北,威戎軍調集到青海以東。
這些調動皆是用以管理吐蕃俘虜和吐蕃百姓。
兵馬超過一萬的安人軍,分別駐紮在茶卡鹽湖和都蘭地區,建立新的安人城。
河源軍調到合河(今布哈河)駐紮。
和吐蕃不同,唐軍會調集吐蕃武士,配合漢人的工匠,在這些地方建築堅城。
原本的白水軍城、威戎軍城、安人軍城,荒廢成遷徙百姓的城池。
唐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向雪域高原移動。
原本唐軍的那些戍堡、守捉、軍城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李瑄最終敲定將隴右節度使的治所搬遷到伏俟城。
臨洮軍也駐紮在伏俟。
再把軍隊放置在湟水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這樣的佈置,不是為了苟延殘喘的吐蕃,而是為了更容易看管吐谷渾、党項、通頰、吐蕃等民族,甚至是震懾白蘭羌國和蘇毗國。
綏和守捉,以後會改為振武軍,進駐石堡城。
現在石堡城雖然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但卻是河湟之地到青海的要道,可以作為監視之用。
隴右其他軍如寧塞軍、振威軍、合川守捉,也都離開寧塞、西平郡。
它們雖然只有五百到一千人,但這種小軍、守捉的意義,就是為了遙控戍堡,巡查邊界。
否則就不能算是邊軍。
李瑄將合川守捉調到烏海城,這實際上是蘇毗的國境,但此要道一定要掌控在大唐的手中,蘇毗也不會說什麼。
將振威軍調到伏羅川,將寧塞軍改為臨蕃軍,調到茶卡鹽湖西北的烏蘭地區。
最後是計劃新建立在柏海的三支軍隊,神威軍、綏戎軍、定戎軍。
這其中的重點是神威軍。
這一個月來,李瑄考慮再三,突然覺得神威軍的名字不好,他準備不取神威這個名義,而是改為神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