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太后苦笑:「升任皇貴妃之後,哀家搬離了詠春閣,住到了更大更豪華的宮殿內。與他私會的機會就少了,但有一個地方卻成了我們新的幽會地點。」
徐安道:「哪裏?」
「宮中宗祠!」
「什麼?你們在宗祠中,當着列位先帝的牌位苟且?」
「是。那裏是最安全的地方,哀家可以借着去為列位先帝祭拜,抄頌經文的便利,與他私會。只是,這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終究還是被發現了。」
「誰發現了你們?」
「當時的大宗令,也是當年懷王的親叔叔。」
「那麼...他豈會放過你們?」
「大宗令當然不會!他不僅立即派人抓住了那名質子,而且跟永和帝道明了一切,並質疑無忌和霞兒的血統...」
「永和帝沒相信?」
「他沒有!其一,當時大宗令沒有人贓俱獲,只是看到了我們的臉。其二,我倆拒死不承認,他沒有證據,也對我們無可奈何。且永和帝那時對我十分寵愛,自然不願輕易相信。」
徐安眉頭大皺,「那永和帝為何後來會留下密詔?如果他不相信的,應該不會這麼做。」
崔太后悵然:「大宗令手中沒有證據,無法動搖哀家的地位,便故意將此時傳到民間,鬧得朝野皆知。試圖迫使百官對永和帝施壓,將哀家廢黜,並殺死無忌和霞兒。但永和帝遲遲不願抉擇,拖延了數年之久。」
「直到無忌成人,展現出了過人的才智之後,他才出現了動搖。隨着他們姐弟的逐漸長大,容貌竟與那名質子愈發相似,永和帝就是再信任哀家,也不得不動搖。」
徐安愕然:「那你們如何活到現在?」
崔太后語重心長道:「徐安,你不是君,當然不知為君者心中所想,心中所謀!永和帝雖知道無忌並非他親生,但為君者最重社稷,最憂萬民,如果邦國朝廷可以長治久安,國富民強,血統真的那麼重要嗎?」
「後宮妃嬪如此之多,往來禁衛如此繁密,你敢保證皇室的血統就一定是永遠純正的?只怕,大乾立國以來,苟且之人並非哀家一人。重要的是,社稷的穩固和百姓的福祉。若朝廷因此事動亂,在永和帝想來,是得不償失的。」
「加上那時,他的其他兒子無一人比得過無忌,他便有了將錯就錯的想法。」
徐安震驚:「你的意思是...永和帝為了社稷穩固,放過了你們?而五十年前那場守龍軍的組建,是永和帝強行壓下的,本來守龍軍是要誅殺你們?」
崔太后道:「是。為了保下無忌,永和帝數次與大宗令談判無果,就狠下決心以謀逆罪殺了他。但其實...大宗令並沒有謀逆,是永和帝為了保住我們母子三人而對宗族下手。他如此大義,哀家對他有愧...」
「之後,為了壓下這個落入口舌的話柄,永和帝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大興殺伐,不惜焚書坑儒,但凡敢議論哀家母子三人者,不論高官還是文士,皆坑殺!而那位質子也不能留着,同樣被斬殺了。只為留下無忌...」
「無忌雖不是永和帝親生,但永和帝對他寄以厚望,視他如親子,將整個邦國交給了他。雖然這背後的緣由,有大部分是為了邦國穩定,卻也有感情存在。」
徐安沉默。
實情無疑是出乎意料的,五十年前永和帝遭遇守龍軍軟禁的那起事件,居然是為了清除蕭無忌這個「孽種」?
而永和帝的焚書坑儒,竟是為了保下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兒子?
但永和帝既然已遭軟禁,卻為何又被歸還皇權?
頓了頓,徐安問道:「守龍軍一旦組建,沒有結果便不會罷休。但永和帝既然不願除去你們,守龍軍又怎會甘心退去?」
崔太后嘆道:「這都是因為一個人...你的父親,徐敬之!」
「他?」
「是的。心中有天下,有大義之人,並非只有永和帝一人。徐敬之亦是,他在得知永和帝的想法後,不惜背叛守龍軍,幫助永和帝脫離了守龍軍的鉗制,製造偽證,讓哀家躲過了這場浩劫。哀家的「清白」得到證實,守龍軍再多不願,也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