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主編!」
何成偉捧着稿件獻寶一般小跑過去,道:「您一定得看看這個!」
「什麼內容把你激動成這樣?」
「您先看看,您先看看!」
主編莫名其妙,只得接過來,何成偉就站在旁邊等待。
過了半晌,主編把深埋的腦袋抬起來,像極了一隻發了情的鬣狗,急急問:「後面呢?後面還有麼?」
「沒了,就這麼點!」
「哎呀,這個作者太討厭了,講故事要講完整嘛!」
主編也憤憤不已,過了會冷靜下來,轉而是巨大的興奮,道:「我們總抱怨沒有好故事,你們看看,這不就來了?所以要有耐心,高手在民間吶!」
「我可不認同,高手都去《萌芽》《收穫》了,誰來我們《故事會》啊?他說不定在哪兒摘抄的呢?」
「不要妄自菲薄,我們搞通俗文學才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我敢跟你們打賭,這位一定是高手,就憑他斷在掉崖這裏,他就是會講故事的人!」
「那您看,這個還用修改麼?」何成偉問。
「有個別之處,我們幫忙順一順就行了,故事主體完全不用改。」
主編沉吟了一會,道:「把它全文登載,不要分開,那樣吸引力就弱了。我們是什麼心情,讀者肯定也一樣,看到掉懸崖了,一下子沒了,哈哈」
他似乎想像到那個場景,忽然笑了起來,又問:「作者說後續麼?」
「他說還有下半部,正在寫。」
「那就好那就好!把那幾篇小說的頁數縮減一下,都留給《木棉袈裟》,目錄也放到第一位,要鮮明奪目!」
《故事會》每期90-100頁,32開的小本,一頁不配插圖全登文字的話,約莫是800字。《木棉袈裟》2萬字,就是20多頁,不算很長。
這年頭缺內容,為了湊頁數,一個故事能給30多頁。
「作者是哪裏人?」
「他在廬山,說冬天之前回京城,如果給他寄信要算好時間。」
「廬山?回京城?」
主編撓頭,道:「貌似身份不簡單哩,筆名叫什麼?」
「呃」
何成偉回桌拿了一張紙,又過來道:「午夜人屠、小強、我想搞大事、東北鍋包肉最好吃、玉面小孟嘗、京城及時雨、睡覺會變白」
「如果我們都不同意,那就叫阿奇吧!」
「」
主編愕然,旋即哈哈大笑,其他編輯也都笑了起來。
「真是個有趣的傢伙,阿奇?可以可以,你馬上給他寫信,說一下我們的敬意和友誼。」
「好的!」
何成偉回到座位,還沒等動筆,又聽主編道:「小何,你親自跑一趟吧,見見這位妙人兒。」
「也好,我明天就動身!」
何成偉暗自一喜,正合心意。
「那稿費什麼標準?」
「當然給到最高了,千字七塊!」
《木棉袈裟》是80年代中期的一部武打片,導演和編劇都是徐小明。
他現在香港麗的電視台,即後來的亞視。
81年,他拍了一部電視劇《霍元甲》,黃元申、米雪、梁小龍、魏秋樺等主演,風靡全港,也是內地引進的第一部港劇,同樣火遍大江南北。
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是很多人的粵語歌啟蒙。
隨後,徐小明又拍了《陳真》《霍東閣》,同樣很受歡迎,也捧紅了梁小龍這位武打明星。
後來北上,與內地合拍了這部《木棉袈裟》,于榮光演裏面的反派祁天遠,一炮而紅。
徐小明是個全才,導演、編劇、演員、唱歌、武術指導都行,李賽鳳是他的徒弟。按理說,他在80年代是正當紅的時候,突然就銷聲匿跡了。
大部分資料說他是轉幕後,但沒說為什麼轉幕後。
當時台灣市場是香港娛
第43章 斷章狗